2015年自主车企或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局面:一方面,自主品牌传统的低端市场正在被国外品牌带来的一款款廉价车和低价策略蚕食;另一方面,自主品牌在发力高端市场时仍力不从心,尽管偶有亮点,但整体实力不济是事实。业内专家建议,自主车企应稳扎稳打,避免急于求成,扎扎实实做好基本功。
低端市场受挤压
最近,德国大众汽车的一则消息引起国内汽车市场关注。根据计划,大众将在中国市场推出两款廉价车,分别是一款轿车和一款SUV车型。尽管凭借一汽大众和上海大众的多款车型已经牢牢占据中国汽车销售市场的第一梯队,但大众公司继续扩军的步伐还在加快,低端市场正是目标之一。
此外,近来一些合资品牌车也开始不断采取低价策略抢占市场。4月6日,上海大众启动全系产品官方降价,最高优惠幅度达万元,引发业界热议;短短4天后,长安福特4月11日宣布,即日起至4月30日,全系车型除新蒙迪欧和锐界外,免购置税;紧接着北京现代也宣布除ix25外,贷款购买旗下所有产品全部免息两年;一汽大众则将这一场降价运动推向顶峰。4月13日,一汽大众宣布即日起全系购车可享“保险、零利率、置换补贴”,优惠最高可达7800元。
长期以来,我国汽车市场的格局一直都是外资品牌与合资品牌占据中高端市场,自主品牌在低端市场打拼。随着近几年中国汽车市场出现爆发式增长,合资品牌纷纷抢占中国汽车销售的市场份额。除了大众汽车外,日产、本田、丰田等公司也纷纷在中国市场推出小型车、廉价车,抢夺自主品牌的传统阵地。像日产推出的廉价合资品牌车启辰R30,售价不到4万元。
“花同样的钱,还是更倾向于国外品牌。”长春市民张硕说。在记者采访中,持有这种想法的人不在少数:原来的目标是七八万元的国产车,但在市场转了一圈后发现,这个价位可以选择很多合资品牌车型。
业界人士表示,随着进口车、合资车低价入市逐渐常态化,自主品牌车企业的空间进一步被挤压。
我国知名汽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郭孔辉表示,国内中低端汽车市场潜力巨大,特别是二、三线城市以及城乡市场,对中低端汽车需求很大,外国厂商急于杀入这一市场,势必对自主品牌的传统阵地带来冲击。而全国乘联会副秘书长崔东树也认为,合资品牌价格的下探对自主品牌的影响很大,给自主品牌带来了较大压力。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董扬则分析称,随着进口、合资品牌产品下探至中低端市场,自主品牌依靠低价形成的性价比优势难以为继。董扬说:“在中国汽车市场,中国品牌和外国品牌的竞争现在真正到了短兵相接的阶段。”而随着合资车企在低端车和廉价车领域布局,自主品牌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窄。
高端市场难突破
面临合资品牌车价位逐渐下探威胁的自主车企,纷纷发力高端来稳住自身在国内汽车市场的位置。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随着一批中高端车型的推出,自主车企在逐渐打破15万左右的“天花板”。像长安汽车的热销车型CS75的售价在10.88万元至14.48万元之间,长城汽车新推出的哈弗H9车型售价从23万到27万不等,上市后月销量超过3000辆。其他一些车企也纷纷向中高端市场迈进,与国外品牌展开正面竞争。但自主品牌在高端车型市场表现并不乐观,而这与自主品牌早已在人们内心形成“低价低质”的固有印象,有着紧密的关系。
“长期以来国产车以低端形象示人,已经成为自主品牌发展的最大瓶颈。向中高端汽车市场进军,打破长期以来在公众心中的低端形象,成为当前众多自主品牌的一个现实选择。”郭孔辉说。
一位自主车企负责人介绍,尽管自主品牌车企进步明显,但从国内汽车品牌发展现状看,合资强、自主弱的局面仍然没有根本改观。自主品牌汽车在关键技术、品牌溢价、销售规模、抵御市场风险等方面,与国际先进企业相比还有不小差距。未来一段时间,自主品牌向中高端市场迈进的困难会非常艰巨。
从今年第一季度的统计数据来看,国内市场乘用车销量在530万辆左右,其中自主品牌在230万辆左右,不到一半。而在竞争最激烈的轿车市场,自主品牌共销售71万辆左右,同比下降2.3%,市场占有率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
逼迫自主车企加快转型
根据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的数据,今年第一季度汽车行业景气指数较上季度有所下降,汽车行业运行增长呈现放缓态势。其中,汽车产销增长继续放缓,汽车零部件进口增速下降显著;汽车产品出厂价格跌幅有所扩大;汽车行业利润总额和税金总额由增转降,回款压力略有加大;汽车行业从业人员人数持续下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再度回落。
摆在自主车企面前的除了逐渐放缓的车市,还有另一个重大挑战——油耗标准。
按照规划,到2020年,国内乘用车燃料消耗限制将从第三阶段的6.9升/百公里下降到5.0升/百公里。尽管自主品牌目前实现第三阶段的目标不难实现,但几年之内达到百公里5升的标准难度会非常大。
有业内专家表示,从技术层面来讲,油耗降低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多个环节的节能技术,这对缺少技术储备的自主车企来说,是一个巨大挑战。另一个因素就是成本,油耗降低需要采用的节能技术势必增加自主车企的成本,降低其在价格方面的竞争优势。可以说,未来几年这将是自主车企面临的最棘手的任务之一。
另外,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入“限购”行列也让自主车企的日子更加不好过。
多重压力逼迫自主车企只能积极应对。郭孔辉表示,自主品牌起步较晚,开始时质量不是很高,这可能是自主品牌发展必然经历的历史阶段,但绝不能停留在这个阶段。从当前面临的各种困境来说,自主车企已经到了必须加快转型升级的时刻。
还有专家认为,尽管目前出现了自主品牌向上竞争的趋势,但同时也应该冷静看待。从日韩等国汽车产业发展历程来看,只有扎实做好基础车型,一步一步搞好研发,才可能逐渐提升品牌的美誉度,一点一滴赢得消费者的认可,而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如果一味追求高端品牌,反而容易适得其反。对于当前中国汽车自主品牌来说,始终不变的法则就是加快核心技术研发,打造自主创新体系,全方位提升自己的实力。同时加快在经营服务等方面提升品牌美誉度,增加与合资品牌竞争的砝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