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火爆一时的高收益理财产品已不复往日的风光,业内人士预计,下行趋势将延续。
降息效应初显
2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2015年3月1日起,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5.35%;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5%,同时结合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2倍调整为1.3倍。
降息对新发行的集合信托计划的预期收益率影响已经显现。记者对用益信托等各大网站在售产品统计显示,相比之前发行的同类产品,降息后的新发行的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下降了0.1到0.8%不等,平均降幅在0.3%左右。
一位股份制银行广州分行资深理财师对记者说,银行理财产品的资产配置中,基本上包括货币市场、债券、股市以及直接项目投资。其中,货币市场和债券收益率基本在5%左右,股市投资比例相对比较小。因此,一个理财产品收益率的高低,主要是取决于直接项目投资。而直接项目投资中,最主要的就是地方政府融资项目。地方政府融资项目利率敏感度比较弱,可以给到银行10%乃至更高的回报率。
眼下,按照财政部的计划,地方政府将发行债券募集的资金来偿还到期的地方债务,这意味着城投债的好日子要结束了。以后,银行理财资金很难找到10%收益率的地方融资项目。所以,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就对记者表示,地方政府债券置换方案,尽管可能如一些市场人士认为的那样,可以纾解对银行资产质量的担忧,但是,这也意味着银行将丧失了收益率高,而且信用条件好的地方政府融资项目这些优质资产。所得与所失,难言利弊。
此外,降息影响的不仅是信托产品,绝大多数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的收益率都会应声下降,相比之下,信托产品的收益率优势仍在。目前,信托产品的收益率仍有高达10%左右预期收益率。
信托风光难再现
不过,高成本融资渠道的信托产品,也可能存在变数。
1月30日,中国信托业协会发布的“2014年四季度末信托公司主要业务数据”显示,2014年度,融资类信托占比继续下降,首次降到了40%以下,为33.65%,相比历史上的最高占比即2010年的59.01%,降幅高达25.36个百分点;相比2013年年末的47.76%的占比,降幅达14.11个百分点。
业内人士认为,信托属于高成本的融资渠道。相比信托产品的收益率降低,对信托公司来说,更重要的是,社会融资成本降低后,资金将增多,有融资需求的企业将转向其他低成本融资渠道,使得融资类信托业务的空间继续降低。
去年11月22日,央行就已经下调过一次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其中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4个百分点至5.6%;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75%。
两次降息后,银行流动性更充足。而央行的意图也是加大信贷资源投放实体经济的力度,这将对融资类信托形成“挤出效应”。“不过,这需要一个过程,短期内表现不会很明显。”
长期以来,融资类信托一直是信托公司的主要业务。随着监管层的政策导向和市场需求的转变,信托公司的业务已经逐渐从当初的融资类信托一枝独秀,过渡到了与投资信托和事务管理信托“三分天下”的格局。
专家表示,随着经济下行,融资企业(尤其是三四线城市的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开始暴露,大大增加了信托公司在“刚性兑付”语境下管理信托产品流动性的难度。同时,由于风险预期上升,各类金融机构更趋向于往大型优质企业“扎堆”,信托公司的债权融资业务受到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强有力竞争,曾经的优势逐渐丧失,往日客户盈门的盛况再难重现。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不过,业内观察人士也认为,尽管银行理财产品面临收益率下滑,但体量规模仍然巨大。
中国银行业协会日前发布的《2014年度中国银行业服务改进情况报告》显示,2014年,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发行理财产品19.13万款,总募集金额92.53万亿元,较上年增加24.44万亿元,增长35.89%;期末理财产品余额达15万亿元,较年初增加4.82万亿元,同比增长47.16%。
报告还显示,截至2014年末,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总数达到21.71万个,新增营业网点6800多个,在全国49个金融机构空白乡镇、2308个城镇社区和318个小微企业集中地区均增设了银行网点,50多万个行政村实现了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有效形成覆盖城乡、服务多元、方便快捷的网点布局体系。
不过,无论如何,随着降息周期来临,收益率的下行,让盛极一时的“炒钱”时代,渐行渐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