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正式发布新三板指数,至此,新三板指数时代正式开启。新三板样本股中私募身影频繁出现,这些私募是如何成功潜伏到新三板投资标的的呢?他们如何估值?未来怎样退出?就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上海呈瑞投资公司新三板投资经理杨类禹和北京金慧丰投资公司董事长周丽霞。
上海呈瑞成立于2010年,因为投资普滤得让他们获得了新三板投资第一桶金,数据显示,普滤得自2014年11月3日开始做市以来,涨幅累计40倍。北京金慧丰投资公司专注于中小企业投资,过去几年成功抓住了首都在线等新三板牛股。自其投资以来,首都在线回报已有19.9倍。
成功经验:
自己翻石头
或借助券商
记者:在新三板投资上,你们有哪些成功的经验?
杨类禹:投资普滤得让我们获得了新三板投资第一桶金。普滤得是我们第一期产品的重仓品种,这家公司是我们“翻石头”—前后调研了许多公司才发现的机会,当时和企业谈了很多次,觉得他们走的是高端路线,成长性也非常好。在我们进入前,这个公司2013年的利润还是负增长,但2014年利润增速将近500%。
周丽霞:目前我们投资的新三板十几家企业都在盈利。我们2010年的投资项目是首都在线,当时价格偏高,但项目是中信证券做的,我们看好中信证券帮助企业成长的能力,后来四年间每年都分红、送股,团队也是稳扎稳打,至今回报已有19.9倍。
筛选标的:
看商业模式
看企业领导
记者:您投资新三板是如何筛选标的的,有何评判标准?
杨类禹:新三板企业数量比较多,质地参差不齐,但里面肯定有未来的成长股。由于新三板挂牌企业偏小,多数处于细分行业、缺乏研报覆盖,我们做新三板投资与投资二级市场不同,需要自下而上开展研究。判断新三板企业是否优质,其核心是看公司的商业模式是否可行,能否带来持续、稳定的盈利,而且这种成功经验可以复制。此外,新三板企业领导者的作用比主板更重要,其眼界决定企业能否成长为大市值公司。
周丽霞:早期我们是借助券商调研,因为券商推荐企业的同时,会在财务、法务、运营模式等方面做足规范和尽职调查。我们对新三板企业的考察指标主要还是看团队,包括股东、管理团队的能力、技术,团队是否和谐,流动性、年龄结构是否适当等,这些都预示着企业是否具备成长性。
估值:
投得对不对
比投得贵不贵更重要
记者:如何给新三板标的合理估值?如何才能选到优质标的?
杨类禹:我不太看重估值,新三板目前阶段投得对不对比投得贵不贵更重要。一方面我们的投资都是价值投资,希望能够寻找到真正的成长股,盈利能够持续增长;另一方面,市场会决定新三板企业的定价,市场决定后,我们会判断是否以此价格介入,是否介入的标准还是看企业未来的成长。不过,相对创业板的高估值,新三板整体上要便宜得多。
周丽霞:新三板估值体系目前还在摸索、形成过程中,但新三板整体机会很多:一方面,随着新三板的持续成长,肯定会走出比主板成长性更好的企业;另一方面,随着新三板相关政策、制度的不断完善,将带来流动性的改善和估值的持续提升。
退出:
持有到期才卖
时间成本也要考虑
记者:打算未来何时退出?选择何种退出方式?
杨类禹:我们选到好标的肯定希望估值贵一些时才退出,我买的都是好股票,只有持有到期或基本面发生变化时才会卖。无论选择协议转让还是做市制度,只要企业的成长性持续,我们就会持续持有,相信以后也会陆续推出竞价机制、转板制度和并购,这将改善新三板的流动性,完善投资者退出方式的多样性。
周丽霞:未来只有非常少的企业能实现转板上市,投资者虽对转板存在美好的期待,相信大多数投资者退出都会是在新三板上完成。是否退出还需要考虑时间成本,如果认为这个项目能上主板,我们也会坚持多持有五、六年。
风控:
精品路线
只投看得懂的行业
记者:投资新三板,如何做好风险控制?
杨类禹:首先,我们新三板产品的初期规模并不大,而且投资节奏也比较慢,就是为了走精品路线;其次,投第一期产品时就定好了优选TMT、大消费、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疗等相对稳定、持续向上的行业;再次,如果企业出了问题,我们会评估该问题对企业的影响有多大,通过深化了解再做出投资决策。
周丽霞:一方面,我们坚持稳健的投资理念,在单个项目上不会投入很大,而且是多点分散,只投资自己看得懂的行业;另一方面,我们多数是自有资金投资,没有赎回压力,投资期限也多是2、3年,最多5年,期限上可长可短,在投资和退出时会非常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