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另类投资一个准确的定义很难,但可以大致总结出几条它与常规投资方式的不同之处,比如没有统一的定价标准、价格波动幅度大、没有规模化的交易途径和平台等。除了红酒和艺术品外,邮票、古董、钱币等,都可以归入另类投资的范畴。
另类投资产品比较稀少,不能明码标价,这就让另类投资有了巨大的升值空间,也诞生了一段段传说。比如去年苏富比春拍拍出2.8亿港元的鸡缸杯,就成了收藏界让人津津乐道的故事。这件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在1980年拍出528万港元,1999年拍出2917万港元,到2014年的2.8亿港元,34年里价格翻了53倍。
所谓“乱世藏金,盛世藏玉”,黄金属于常规投资,走到哪都认,价值稳定,世道越乱越坚挺;“玉”则代表了各种难以估价的另类投资,没有公认的价值,只有在衣食无忧的年代才会有人欣赏。如今,另类投资已经成为一种风潮,鉴宝节目越来越多,很多富起来的家庭都想买点可以增值的收藏品。与传统投资相比,它们具有更令人向往的想象空间。万一碰上个鸡缸杯,那不就发达了吗?
可还是那句话,追求高收益就要受得了高风险。鸡缸杯虽好,但另类投资的风险必须引起重视。
首先是碰到赝品的风险。这是另类投资和常规投资最大的不同,在常规投资中这一风险几乎不存在。比如买股票,只要你通过正规的平台交易,就一定不会买到假的股票,你只需要担心股价下跌,而不用害怕被骗。可换成收藏品,这些平时很难察觉的便利就统统不存在了。有一个笑话,说一位热爱收藏的富翁请人去鉴定他的藏品,看看其中哪件年代最久,专家看了一圈告诉他:“屋子里年代最久的就是您本人了。”而且收藏这行,买到假货也没处诉苦,工商局和消协都不管,只能自己认栽,沦为行业内的笑柄。鸡缸杯这种藏品之所以可以卖出天价,除了稀有的原因外,还因为连续几任收藏者都有据可查,能够保证是真品无疑。如果是普通人去买那些无名藏品,别说在古玩市场上捡漏,就算参加拍卖会也未必能买到真品。而且人的心态真的很微妙,越是一门心思要捡漏挣大钱,越是容易掉进别人精心设下的圈套。
其次是卖不出好价或者无法出手的风险。另类投资产品的价格一般由市场上的买者决定,想买的人越多,价格就会被抬得越高。同样的道理,当愿意出钱的人所剩无几时,其价格也可能直线跳水,或者有价无市。中国经济近几十年来始终处于上升阶段,收藏品的价格一路上升,基本没有出现下跌的情况。但我们的近邻日本就是个反例,在几十年前泡沫经济处于顶峰的时候,日本商人出资8000万美元买下梵高的印象派名作《向日葵》。可是当经济泡沫破裂后,这幅画再次拍卖时只有2000万美元,价格猛跌了75%。未来,一旦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向日葵》的遭遇很可能在鸡缸杯身上重演。
第三,另类投资品的长期保存往往是个难题。鸡缸杯已经算比较好保存的了,但也需要按照博物馆的要求恒温恒湿存放,保管费要花不少钱。酒类、字画、邮票就更别提了,一般环境下几年就会变质,必须租用仓库请专人保管。这些都是另类投资的成本,你能保证收益hold得住吗?
综合来看,对于普通家庭,另类投资只能算是生活的调剂,当爱好玩玩完全没有问题,但一边怡情一边挣钱的大好事,一般人还是别想了。按照整个家庭资产比例计算,另类投资的价值总额应控制在10%左右,大部分积蓄的理财还得靠股票、基金、债券等常规投资。其实,那些买卖鸡缸杯的富豪不是靠鸡缸杯发家的,未来肯定也不打算靠鸡缸杯挣钱。与其想要复制他们的收藏传奇,不如好好学学人家的商业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