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经历了降息降准的重重考验,但在存款保卫战愈演愈烈的当下,银行间通过提高存款利率以“肉搏”的情况仍然并不鲜见。记者了解到,在国有大行忙于将存款利率“一浮到顶”的时候,却有机构反其道而行之,对存款利率进行了下调。
分析人士表示,在利率市场化渐行渐近背景下,银行们已不再对存款利率保持“齐步走”,而是逐渐呈现出百花争鸣式的“个性化”。
1
记者探访:
银行存款利率开始分化
与之前银行存款利率一浮到顶所不同,目前光大银行开始下调存款利率。而从五年期存款来看,银行间的利率水平相差则更为悬殊,定存最高利差1.4%。
2月10日,前往建设银行华兴街支行办理业务的成都市民陈小姐注意到,在每个柜台上方,一条“建行定期存款利率上浮20%!”的通知消息在不断的循环滚动。
不仅是国有大行,事实上,由于存款下滑与银行间对存款的竞争加大,早在今年初,各大银行间的揽储大战已然打响。工农中建四大行均公开或悄然启动上浮到顶的政策。
然而,就在各家银行纷纷上调存款利率以保住存款时,却有银行反其道而行之。2月5日起,光大银行正式调整了人民币存款利率,3个月定期存款年利率调整至2.7%,半年期利率调整至2.93%,一年期利率调整至3.16%,较人行基准利率的上浮幅度均由此前的20%下调至14.9%,同时对1天通知存款与7天通知存款利率也进行了调整。
由此,光大银行也成为央行在2014年11月降息以来,首家宣布下调存款利率的商业银行。尽管下调后的存款利率仍高于央行基准利率,但光大银行目前的存款利率已不再位列“第一阵营”。
事实上,央行降息之后,虽然各家银行的贷款利率基本上已按调整后的基准利率执行,但在存款利率方面,却存在较大的差异。
2月10日,记者就17家主流银行存款利率的最新情况进行了梳理。以常用的一年期定期存款为例,基准利率为2.75%,而目前工农中建交五大行和招行的一年期存款都是执行降息前3%的利率;民生银行、浦发银行等则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了10%,一年期存款利率为3.025%;邮储与光大银行比较特殊,一年期存款利率分别为3.03%与3.16%;此外,北京、华夏、南京、宁波、平安、兴业、和中信等7家银行都上浮到顶,一年期存款利率为3.3%。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从五年期存款来看,银行间的利率水平相差则更为悬殊。以目前利率最高的南京银行与最低的邮政储蓄银行相较,二者的五年期存款分别为5.40%与4%,相差1.4%。这也意味着,如果存款10万元,五年总利息差额将达到7000元。
如果将位于香港的中资背景中小型银行纳入统计,则这个“悬殊”则更为剧烈。就从2月9日起,信银国际再推人民币定期存款优惠,提供1年期人民币定存计算,息率高达4.1%,不过,要以新资金做500万元人币一年定存。此外,如存款额达100万元或以上,年息为4.05%;20万元或以上存款额的年息则为3.95%。而永隆银行的1年期存息最高为4.05%,另一家印度银行ICICI,10万元以上年息则高达4.25%。
2
原因:
利率市场化渐行渐近
分析认为,可以预见的是,在利率市场化加速推进的过程中,银行的自主定价权将进一步扩大,各银行存款利率的调整也将更为频繁多变。
事实上,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渐渐行近,银行业的竞争逐渐转化到方方面面。其中,以存款为首的压力显著增大。
去年11月,央行宣布降息,但同时也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1倍调整为1.2倍。此次继2012年6月8日之后第二次调整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也被认为是“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落实。
此后,首先是城商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纷纷将各自银行的执行利率一浮到顶,随后工农中建等国有银行也陆续将各档次存款利率上浮20%,达到央行允许的上限。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对于存款利率的制定战略,已渐渐呈现出“个性化”差异。
例如,尽管目前四大行皆“一浮到顶”,但具体来看,并非所有的定存皆可享受最高利率,如建行只有两年期、三年期和五年期等定存上浮20%。而为了让储户定期存款拿到更多的利息,北京农商银行已开始实行365天/366天(闰年)足年足日计算利息,即按天计算利息。而此次光大银行率先降低中短期定存利率,也被认为与存款结构有关系,短期存款资金和流动性或不稀缺。
事实上,记者了解到,对于定存利率的差异化模式,多家银行均已展开探索,通过分级授权等模式,各层级机构制定相应内部审批流程,执行标准化和差异化相结合的存款定价模式,以做好差异化定价。
在央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看来,存款利率浮动区间扩大可以防止出现由于单纯提高利率上限所导致的利率上行的压力,也有助于提高银行的定价能力,为完善利率传导机制创造条件。
可以预见的是,在利率市场化加速推进的过程中,银行的自主定价权将进一步扩大,各银行存款利率的调整也将更为频繁多变。“未来随着辖内金融市场竞争的加剧,各商业银行为争夺优质客户会进一步提高利率水平,同时差异化的利率定价策略也将成为市场的主流,对银行利率定价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有市场分析人士指出,银行一定要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转型和找准定位,从而在价格竞争趋于稳定后,找到自身的客户群体做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