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面紧平衡 债市难言全面回暖
2015-01-30    作者:记者 杨溢仁/上海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分享到:
【字号

    本周以来,尽管受央行重启逆回购、MLF增量续作等因素影响,银行间资金利率一度出现了小幅下探,但鉴于当前管理层投放的资金规模总量有限,则在春节临近、财税缴款、外汇占款负增长、央行货币投放量较往年减少的背景下,后续资金面仍难言乐观。

  逆回购施援影响有限

  “本周央行公开市场虽继续开展了逆回购操作,且较上周增加了更长期限的品种,有意平滑春节期间的资金面波动,但28天品种4.80%的中标利率说明央行并无引导利率下行的用意。”国泰君安首席债券分析师徐寒飞表示,“市场对于这种定向宽松及利率随行就市的逆回购操作已经习以为常。”
  瑞银证券策略分析师陈琦并称,从上周四和本周的公开市场操作来看,央行在投放规模上比较谨慎,并且逆回购利率均接近同期限的二级市场回购利率水平,没有刻意引导回购利率下行的表现。“我们认为,春节前资金面将面临一定的不确定性,回购利率可能难以明显下降。”
  显然,央行当前的公开市场操作仍较为谨慎,管理层似乎更希望以非公开的方式向实体部门输送流动性,继而达成定向支持、降低融资成本的目标。也就是说,短期内资金利率延续高位震荡料成为大概率事件。
  至于总量放松缘何姗姗来迟,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干扰因素。首先,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冷热两重天格局,的确会在短期内限制总量货币政策放松的节奏。
  其次,随着人民币贬值压力的加大,人民币对外支付已从之前的净流出转变为净流入,如果人民币持续走贬,那么将不利于人民币的国际化。从这个角度分析,人民币当下的贬值同样会影响货币政策放松的节奏和力度。业界普遍认为,目前管理层亟须防范汇率大幅贬值预期和资金集中流出风险,利率政策上应维持一定的境内外利差水平,即短期总量放松的概率较低。
  再者,存量货币偏高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长期问题,货币超发对资产价格和通胀带来的隐忧,使得管理层备受市场诟病。
  受访的券商研究员普遍认为,目前在资金面维持紧平衡的状态下,央行既无意释放更多资金宽松的信号,也无意注入过多流动性。考虑到市场的宽松预期往往走在实质性放松之前,则后续市场对短期资金及放松预期过于乐观的情绪可能面临修正。
  来自申万证券的研究观点亦指出,春节走款等季节性因素虽然可能促使央行增加资金投放,但就现阶段而言,央行似乎更倾向于通过公开市场操作、SLO、SLF等短期流动性工具进行调节,而非使用降准等长期流动性工具。无疑,在经济出现极端变化之前,央行的“大动作”尚需继续等待。

  债市短期方向难确定

  “个人认为,逆回购的重启有望进一步降低货币利率,并为债市注入暖意。”一位商行交易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不论是年初机构配置动力的增强,还是央行主动投放资金,都将对现券市场的回暖起到推动作用。”
  海通证券首席宏观债券研究员姜超则表示,目前全球央行集体放水,零利率正在全球蔓延,美国10年期国债利率已降至60年低点,瑞士10年期国债利率为负,而日本、德国均低于0.5%,相比之下中国目前3%以上的10年国债利率仍有巨大的下行空间。
  毋庸置疑,现阶段货币条件仍旧是决定债券市场行情的重要因素之一。从最新的经济基本面数据和央行货币政策操作考量,其确实能够支持现券收益率保持低位。
  不过,在国泰君安首席债券分析师徐寒飞看来,支撑市场短期走牛的直接因素,还包括供需状况的明显改善(1-2月份净供给偏低,机构配置需求较强);海外市场动荡不安带来的避险情绪持续上升(海外国债利率也创出新低);大宗商品价格暴跌(铜、原油等)引发的通缩预期。
  展望未来,尽管年初债市存在着交易机会,但部分券商判断,在当前收益率已创新低的背景下,继续“赌大小”将会产生一定风险。一方面,就货币放松考量,鉴于海外汇率的波动在不断加大,则人民币汇率难免会受到波及,央行在释放短期流动性上的主动性仍显不足;另一方面,现券的供需关系很可能在3月份出现逆转,随着信贷继续加速,商业银行对债券产品的需求料会有所降温。
  总体而言,在目前的情况下,债券市场的短期方向较难确定。国泰君安方面建议,投资者可增加交易仓位,降低配置仓位。同时,降低组合久期,并适当减少组合杠杆。

  建议配置高等级产业债

  受央行重启逆回购平抑资金面波动、MLF增量续作等利好因素影响,当前信用市场延续上涨格局。就现阶段而言,信用产品市场仍将受到以下几方面因素的影响。首先,就经济基本面而言,虽然上周公告的四季度经济数据略超市场预期,且1月份PMI初值也从底部反弹,可近期地产表现环比趋弱,制造业去产能过程仍旧未完,因此,业界普遍认为,短期经济的持续改善依然存疑。
  其次,不良贷款上升与评级下调增多同样值得关注,这表明现阶段信用风险仍旧不容小觑。事实上,近期评级活动趋于活跃,并先后出现了银鸽、湘鄂、盛运环保等多起评级下调。
  来自海通证券的研究观点指出,造成社会信用风险上升的主要原因依然在于经济的连续下滑,若后续经济没有大幅改善,那么更多的评级下调与不良贷款上升将成为大概率事件。鉴于信用风险总是滞后于经济增长,则即使后续经济走平,也需警惕违约事件的发生。
  总体而言,考虑到当前经济虽出现短期改善迹象但难言趋势性好转,则在工业不振、基建缺钱、地产拐点等趋势背景下,应警惕不良贷款与评级下调继续增长。具体到投资策略上,券商建议仍以优质城投和高等级产业债为主展开配置,久期可适当拉长。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审计署查出11起债市违法案件线索
· 债市利益输送三大黑洞透视
· 审计署查出11起债市违法案件线索
· 债市“硕鼠”钻规则漏洞牟利超6亿元
· 债市“硕鼠”钻规则漏洞牟利超6亿元
 
频道精选:
· 【思想】淘宝“大战”工商总局别成一场闹剧 2013-06-14
· 【读书】城市发展的迷茫与反思 2015-01-28
· 【财智】多券商交易系统故障 凸显服务管理不足 2014-12-05
· 【深度】2015年大宗商品命途多舛 2015-01-30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证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