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4年诞生以来,银行理财已经成长为金融市场的重要力量、连接投融资客户的重要桥梁以及居民投资的主要方向。
对很多投资人来说,收益的高低几乎是选择银行理财产品的唯一标准。然而,银行理财产品打破刚性兑付是大势所趋,投资者在选择银行理财产品时,还要综合考虑银行的风险控制能力等要素。
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投资者报》一改仅按收益排名的传统做法,而是按照2014年理财产品发行数量、产品多样性、信息披露、是否达到预期收益率以及产品实际收益率五项指标,对银行理财能力进行分别排名,然后加权计算得出“2014年银行理财管理能力排行榜”。计算方式为:前四个指标各占15%的权重,产品实际收益率占40%权重。
据此,绘制而成的寻宝图显示:交通银行、建设银行、晋商银行、渤海银行以及南京银行的银行理财综合能力排名居前。
数据显示,2014年一共有498家银行发行了银行理财产品,发行的产品为6.36万款,相比2013年增长39%。
与数量的增长形成映衬的是理财收益率呈现出的下降趋势。Wind数据显示,2014年1月,银行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达到最高点5.76%,之后一路下滑,在2014年8至9月份达到最低点5.03%,全年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3%。
银行理财收益率下滑,最根本的原因是在于社会融资成本相对下降。2014年以来,货币政策日渐宽松,上半年,央行两次定向降准,下半年先后在9至10月份分别向五大行注资5000亿元以及向城商行注资2500亿元到3000亿元,释放了大量流动性。
收益率下滑还有一个原因,即去年9月份监管层颁布了“236”号文,要求银行加强存款稳定性管理,月末存款偏离度不得超过3%,约束月末存款“冲时点”。这么一来,银行通过发行高收益理财产品增加存款的行为都将有效得到遏制。
尽管银行理财的收益率在下滑,但银行理财仍然是多数人稳健投资的选择,相应的理财规模也在不断增加。
对于投资人来讲,选择银行理财,透明度也是重要的参考因素,但是相比公募基金等产品,银行理财产品的信息披露状况一直屡遭诟病。银行理财产品在销售宣传时被说得天花乱坠,产品运行时的信息披露却频频“躲猫猫”。
此外,在众多期限的银行理财产品中,1至3个月是很多银行最愿意选择的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