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球金融市场跌宕起伏,各类资产价格走势分化和暴涨暴跌的特征明显,这意味着波动率回归。笔者认为,导致波动率回归的有两个驱动因素,即市场不确定性增加和政策干预力度增强。目前,欧洲央行实施开放式量化宽松(QE)之后,全球新一轮货币宽松已经开启,货币战争硝烟弥漫。在弱势的实体经济和国际原油、强势的美元的背景下,大类资产配置可能会出现一些新的变化,需关注其中蕴含的机会。
货币战争硝烟弥漫
在欧洲推出QE之前,为了未雨绸缪,很多央行率先祭出了降息这杆大旗。1月份,全球主要国家中,已有12个国家的央行步入了降息周期,仅巴西、俄罗斯和新西兰由于通胀和本币贬值等因素的困扰,仍处在加息通道;而美国由于经济复苏一枝独秀,即将步入加息周期。
笔者认为,导致全球主要经济体重启“印钞机”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放缓,甚至停滞,实体经济的压力倒逼央行新一轮宽松;二是,原油暴跌、产能过剩和经济结构性问题导致通缩风险席卷全球。在通缩蔓延的压力下,各国央行逆周期政策就不得不出台,以便防范本国经济陷入通缩的泥潭。
在新一轮宽松的浪潮下,货币战争硝烟弥漫。首先,欧洲实施开放式QE,这意味着随着全球面临通缩压力,区域性风险上升。一个关键点是此次QE采用了开放式期限,可以一直持续至宏观经济条件允许的时间才退出。于是,新一轮资产流动(从欧洲流向美国)拉开序幕。其次,其他经济体纷纷降息,以便防止本币升值和损及出口,同样采用货币贬值的方式应对。第三,在欧洲开放式QE的情况下,欧央行压低欧元汇率导致全球竞争性贬值愈演愈烈,人民币汇率弹性不足的情况下,实际有效汇率过于坚挺将损及出口,不利于国内经济的复苏。于是,为了应对冲击,1月23日央行下调人民币中间价,该信号推动人民币贬值。
强势美元冲击不止
美元延续去年强势周期,主要原因是美国经济复苏一枝独秀,美国金融部分基本上完成去杠杆,再加上国际资本大量流入美元资产,因此美元兑其他非美货币被动升值。
美元是否继续强势呢?笔者认为,强势美元周期还没有结束。首先,历史上美国经济增长势头强于其他经济体的时候,美元就存在明显的上涨周期,直至美国资产价格泡沫破灭。历史上1981-1985年的强周期、1995-2001年的强周期都表现出这一点。其次,在新兴经济体经济遭遇挫折之际,美元也会表现异常强势,比如上世纪80年代拉美债务危机,上世纪90年代的亚洲金融危机。再次,此轮美元牛市受到新的利好支撑,在以往美元强势的时候,美元名义利率要么相对较高,要么处于中间情况,而当前美元名义利率已是底部极值,未来美元利率只会上升,这意味着美元汇率实际上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油价显示通缩阴影
笔者认为,国际油价暴跌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冲击是深远的,而在实体经济上显示通缩阴影尚未散去,在金融资产上表现为实体资产价格持续下跌,现金或称为最安全资产。根据供需基本面、国际贸易变革和全球经济形势,低油价恐怕在2015年,甚至2016年是常态。
首先,页岩革命等技术进步从根本上打破了国际石油市场的旧有秩序,削弱了欧佩克等传统石油生产大国对国际油价的控制力和话语权,从而使原油供给更加多元化,地缘政治风险溢价下降。
其次,2014年以来的油价下跌归功于供求失衡,而在全球经济复苏迟缓的情况下,需求在短期内难以出现大幅改善,而供应压力却在OPEC、美国和俄罗斯等国的市场份额的战争中难以通过减产来缓和。
再次,回顾历史,1986年上半年,美联储开始大幅放宽货币,这有助于促使油价反弹。可今天美联储已没有降息的空间,美联储的官员也不愿重启QE。
大类资产出现新机会
从投资回报率来看,在全球新一轮货币宽松下,风险类资产一般会受到资金的青睐。然而,当前全球经济笼罩在通缩的阴影中,这意味着大宗商品获得的投资回报率会很低,资金不大可能涌入商品市场。而其他风险类资产,如股票、债券表现也会大打折扣,原因在于2009年至2013年全球已经经历过一轮货币超级宽松的周期,因此大多数股票的估值已经高估,而债券的收益率压制到很低的水平,甚至部分国债收益率出现负值。那么,最终受益的可能是贵金属,特别是黄金,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强势美元的压制。至少在美联储真正加息前,贵金属都会表现最佳。
从国际资本流动性来看,美元资产无疑是最安全资产。虽然欧央行宽松有助于套利资金流入中国,但美元强势又会导致人民币兑美元贬值,私人部门的结汇意愿或延续去年以来的下滑态势,资产美元化的趋势将更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