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即使是外行、局外人,仅仅通过传统媒体、正常资讯渠道,也能获得如下信息:艺术品市场混乱,亟待整顿。
通过传统媒体、正常资讯渠道,我们所能获知的艺术品市场的乱象,无非是赝品制造、鉴定作伪之类。稍具体一些,也许还能了解到,如今水印添墨、电脑扫描、装裱做旧、截裱法等赝品制造技术已经有了较高的水平,完全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鉴定作伪方面,不只是无良画商、画家伪造名家签字证书,甚至有不少赝品进入一些高档大型拍卖会,利用拍卖机构的威望牟取暴利。经验不足的收藏爱好者,很容易上当受骗。据说,有些土豪斥资千百万买进的艺术品,经专家鉴定,基本上都只是复制品、工艺品,直接砸碎、撕掉都不足惜。土豪们闻言,欲哭无泪。
对一般人而言,上述乱象,已经足够惊心动魄的了。但据内行人透露,艺术品市场的乱象,远不止这些。比起那些乱象,上述种种,简直是小巫见大巫,算不得什么。最近,笔者从一位混迹艺术品买卖行十多年的朋友那里,听到了如下两则故事:
其一是,京城一档次不低、规模不小的拍卖会上,一幅专家估测市价在五十万上下的绘画,最终竟然以一亿两千万元成交。我这位朋友惊诧之余,好心提醒购买者,但得到的答复很简洁:“我知道,但有位领导喜欢。”
其二是,某些地方美协、书协主席副主席之类的领导职位,不是根据艺术成就、品德名望授予或选举出来的,而是明码标价出售的;或者,根据位子的高低、权柄的大小,赠予某些领导干部的。
听完这两个故事,我当然是惊呆了——为了权钱交易数额的巨大。但是,内行人很快就告诉我,我的理解是不正确的,是幼稚的。
我以为,喜欢那幅在拍卖会上拍出一亿两千万天价的画儿的领导,是个艺术的热心爱好者,但原来,艺术品只是金钱的一种代码,一种转换器。
企业家赠送一些领导干部艺术品,或者领导干部接受企业家馈赠的艺术品,不同于金钱贿赂,“卖得出是一笔款,卖不出是一张纸”。即使被纪检机构查到了,也很难以贿赂或受贿论罪。但是,一旦有了拍卖记录,过一阵子一些领导干部便可以堂而皇之地以大于那数额的价格返还给原来那位企业家,或者转让给另一位企业家。这个时候,数额巨大的钱便有了可以说明的来历:卖画所得。
自然,一些领导干部决不会白得企业家的钱,他们会利用手中的职权,慷国家人民之慨,给企业家以更大的利益。据说,一些领导干部得到艺术品之后,一般都会尽快脱手。因为,他们很清楚,这些艺术品是不值那个价钱的。
自古以来,就有爱好艺术品成癖之人,其中也有因为爱好书画之类艺术品而几乎倾家荡产的人。比如说,唐代的钟绍京,宋代的赵明诚(李清照丈夫),都曾留下这方面的佳话传说。但是,古代的书画价格基本上是由艺术品的品位和稀缺程度决定的,不像今天这样,书画的价格是由一些领导干部的权限、胃口决定的。直白地说,古代艺术品的昂贵,贵在作品的美学或文物价值;今天艺术品的昂贵,贵在权力的管辖范围或行业的大小。前者叫市场,后者叫腐败。
至于领导干部兼职协会主席副主席头衔,好处必然大于付出。一朝付出,终身受益。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亡,百姓苦,容易理解,覆巢之下无完卵。兴,百姓苦,指的是,国家兴旺后,好处都被少数人、利益集团攫取了。经济发展的成果,被有权人和善于逐利的商人们瓜分了。
相关部门对此也早有关注和行动。去年1月6日,中纪委监察部机关报《中国纪检监察报》就曾刊发文章,剖析贪官“雅贿”现象——“赝品也成洗钱工具”。最近,中纪委监察部网站又发文指出,“官员争相进协会当主席,暗藏权力买卖”。
可见,整顿艺术品市场不只是市场管理问题,更是反腐肃贪的课题。为此,早在2013年11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就明确提出,“限期实现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真正脱钩”。2014年6月25日,中共中央组织部下发《关于规范退(离)休领导干部在社会团体兼职问题的通知》,要求清理领导干部在行业协会、社团组织的兼职行为,减少“艺术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