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运行至今,大盘的上涨驱动力依然是结构性的。2014年3月前15个月,核心动力是创新驱动(创业板指数),之后核心推动力过渡至传统产业升级驱动(上证指数)。近期,以券商、工程建筑为核心的领涨股也开始转向区域震荡,原因就是股价估值已反映增长或成长预期,加上回吐压力或消化资金杠杆。基于盈利增长的拐点仍未到来,因此,未来一段时间会是一个过渡期,运行格局转向均衡,即资金从高杠杆回到常态,估值预期从极速膨胀回到谨慎乐观。最大可能是,2015年四季度有望迎来盈利增长拐点,到那时,大盘才会形成新蓝筹(新产业)与大蓝筹(传统产业升级)的双轮驱动。
转换期应侧重于两类投资机会。第一类机会比较直接,就是对当前“估值洼地”的进一步延伸挖掘。与之紧密关联的保险、银行地产,能量还没有过度释放。从上周起,保险股的领涨欲望甚是强烈。此外,估值洼地集中于高端或品牌制造类企业。此前市场对宏观经济悲观,因制造业类企业涉及人力、土地、原材料以及市场需求诸多方面的制约与挑战,可以这样讲,这几年的制造业经营压力实在太大,草根层面也深刻体会到制造业的艰难。也因为此,工业制造类的相对估值一直很低。然而,现在这些情况正在改变,包括国家产业政策对制造业全面减负,原油大幅下跌,“一带一路”为核心的国家发展战略,国内一系列投资启动,这些都将给制造业带来新一轮市场需求。当然,此轮制造业的景气上升,也与工业4.0(新技术应用)、与新一轮体制变革紧密相关。
除铁路设备外,高端制造估值弹性大的还有不少。像核电设备,行业拐点的形成,最受益的一定是龙头企业东方电气、上海电气等;通讯设备制造(含北斗)商中兴通讯、海格通信等,也是近年崛起的优势制造业;还有航空、海洋设备,像大飞机、钻井平台,同时也涉及军工装备制造。转入寡头竞争格局的家电行业,毛利率水平已重新回到25%以上,龙头企业格力电器、美的集团的动态市盈率仍维持10倍左右。这些高端制造业的估值空间依然明显,虽然短期攻击力不一定突出,但长期估值重心震荡上行的趋势十分明确。
第二类机会就是中小市值成长股,包括产业并购重组在内的催化剂依然不缺。像近日举行的2014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获奖项目——透明计算技术,央企或科学院背景的蓝筹型信息技术类企业持续强势,像航天信息、中国软件、中科曙光等。与此同时,移动互联网主题已卷土重来,像互联网金融平台公司东方财富,2014年净利润预增近30倍,两年时间股价涨幅超15倍后股价继续迭创新高;备受争议的乐视网实现V形反转;大市值的海康威视(互联网主题)即将再创历史新高;新传媒的歌华有线也开始实现大型圆底的颈线突破;智慧医疗的万达信息等更是持续保持单边上攻格局。由局部到整体,这种局部牛股必然会逐步转向指数型攻击,当前创业板、中小板综指也处于临界区域,因为已第三次触及扩张三角形(去年10月以来)的下轨位置并反复获得支持,技术上已具备再度攻击前期高位的基础。
当前券商、工程建筑为核心的领涨群体整体上还处于相对稳定。受估值比较牵动,保险、地产、消费品等会有较强的补涨潜力,而中小市值成长股的局部转强又进一步增强市场信心。因此,虽然A股整体盈利增长拐点未至,但中短期内还是有机会预演一次双轮驱动行情。不过,这毕竟还是一次缺乏根基的预演,谨防多头能量的过度释放而带来更大的震荡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