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以来,沪综指以一波强势“逼空”冲上3000点。上一个3000点在2011年4月,距今已有三年半之久。上一次沪综指突破3000点后,是长达一年的调整,不少投资者担忧,上周的3000点只是昙花一现。不过,彼时的市场环境与此时已是天壤之别。“新”“旧”3000点市场环境迥异,今日的3000点将是“慢牛”的开端。 首先,流动性上的显著差异。2011年4月CPI同比上涨5.3%,处在通胀周期中,货币政策没有放松的余地。央行先后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调高基准利率和再贴现率,在政策紧缩的背景下,宏观流动性整体趋紧,反映在A股上,沪市单日的成交额维持在1500亿元之下,一度下破1000亿元,市场活跃度有限。而当前经济所要解决的是“防通缩”,2014年11月CPI同比增长1.4%,CPI“1”时代或成常态,石油价格下降及菜价、猪价走低是通胀下滑主因,通缩压力上升给货币宽松留出更大空间。一方面,经济疲软,四季度发改委新批项目需要资金配套;另一方面,11月、12月信贷投放将有所增加,可能成为央行降息后的又一重要举措,流动性将维持偏宽松格局。 虽然经过逼空式上涨,部分行业板块估值已显著提升。不过,当前银行、采掘、房地产、公用事业等行业板块市盈率仍显著低于2011年沪综指3000点时的市盈率,结构性估值洼地依然存在。 目前A股市场已形成赚钱效应,其他大类资产收益率则纷纷下滑,市场自我强化能力正在提升。从沪市单个交易日4000亿-5000亿元成交额来看,增量资金入场趋势并未逆转,存量财富的重新配置正在进行中。资金驱动是本轮牛市的最重要逻辑,只要这一逻辑不被打破,“牛途”便不会出现折返。 其次,经济增速在周期中所处的位置不同。2011年上半年我国GDP同比增9.6%,2014年上半年我国GDP同比增长7.4%,单纯从数据上比较,“旧3000点”时,经济增速更好,对市场的支撑应该更强。但如果要将其放在整个经济周期中,便会得到完全不同的结论。2011年经济增速正处在高位拐点期,随后2012年GDP增速便降至7.8%,经济增速快速回落也伴随A股市场长达一年多的调整。2014年GDP增速维持在低位徘徊,存在企稳改善的机会。此外,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结构优化趋势明显,经济增长可持续性和均衡性不断改善,其中第三产业增长加快比重提高,对经济增长的支撑力开始凸显。反映在A股市场中,以新兴产业股为代表的创业板指数已提前走出一波牛市行情,提前预演了A股牛市。 最后,2011年正处在前期“四万亿”政策的消化期,政策发挥空间受到限制,利好政策促成的只是A股阶段性反弹,并未扭转市场惯性下跌的趋势,政策边际效应在不断递减。相比之下,当前A股站在改革红利释放的大背景下,改革红利是A股最宏大的背景,是牛市行情的基石。一方面,伴随着国企改革的推进,地方国资平台整合发力,传统行业兼并重组浪潮开启,在经济整体疲软的背景下,为周期股提供了活力,围绕国企改革的主题投资将激发区域板块机会,市场的活跃度可期;另一方面,围绕电子、传媒、计算机等新兴产业的政策逐步落地,新兴产业正逐步扩展,有望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后续伴随改革的推进,政策红利也将逐步释放,对A股构成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