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港交所披露的最新数据,周一“沪股通”交易较上周呈现回暖态势,囤积在香港的国际资本继续按上周的风格对保险、铁路、银行、证券等重点蓝筹股进行持续扫货。除一直进入“扫货”名单的大秦铁路、中国平安外,上汽集团、海螺水泥非热点板块个股也位居买入金额前列。此外,港资周一对贵州茅台的买入金额也接近两亿,显示出国际资本的选股偏好确实与市场先前的预期较为一致。经过一周时间的交易,“沪港通”为A股带来持续流入的增量资金,成为现阶段比较明确的利好。
“沪股通”成交回暖
“港股通”维持极低交易量
港交所昨天傍晚发布的数据显示,“沪股通”周一已用额度为53.5%(61.39亿元),较上周后几个交易日出现明显回升;“港股通”已用额度仅为1.3%,继续维持极其低迷的地量交易(全天买入成交仅2.96亿人民币,当日卖出金额1.98亿人民币)。
在此之前,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在交易所撰写网志表示,“港股通”成交清淡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1.短期套利机会缺失:与2007年提出的“港股直通车”不同,两地市场间巨大的估值差距已不复存在,不少A+H股票的H股甚至已贵过A股;2.内地机构投资者还未来得及进场:包括公募基金、保险公司在内的很多大型内地机构投资者还在等待监管机构公布相关的投资指引;3.50万人民币资产的门槛较高:在今天的A股市场,有相当大部分交易是由持有50万以下资产的投资者进行的,这一门槛未来是否降低,还有待监管当局的综合考虑;4.“港股通”投资标的无小盘股:“沪港通”从大盘指数股开始试点是一个主动的政策选择,主要是为了更有效地进行跨境监管和风险管理。未来“沪港通”标的股票肯定会逐步扩容,但不会因为交投的活跃度而轻率调整。5.
对香港市场的熟悉程度:对于内地投资者来说,香港是一个完全陌生的市场,市场上可供他们了解相关上市公司的研究报告还比较有限,内地投资者熟悉香港市场和“沪港通”的规则都需要时间。
数据显示,与“港股通”的清淡成交不同,“沪股通”每天的交易规模是“港股通”的数十倍。虽然交易规模并未达到当初设定的每日额度上限,但通过最近一周的交易来看,“沪港通”事实上带来了外围资金向A股市场的单向流入,对A股市场构成了直接的利好。
大秦铁路连续6天被外资扫货
青岛海尔新进买入榜
港交所的数据显示,11月24日位居“沪股通”买卖榜名单前十名的A股分别是中国平安、大秦铁路、上汽集团、海螺水泥、中国太保、青岛海尔、中信证券、中国人寿、浦发银行以及贵州茅台。其中,大秦铁路与中国平安,持续成为沪港通资金买入量最大的A股。相较上周的买入名单,青岛海尔属于新近上榜。
“港股通”成交清淡,少数“吃螃蟹”者看好哪些个股呢?数据显示,碧桂园、恒大地产、上海电气、中国海洋石油、国美电器、神州数码成为周一净买入量最为靠前的港股。
资深分析人士认为,通过一个星期的数据观察,海外资本的选股偏好与此前市场预期的较为一致,主要钟情一些市场形象较好,估值与国际接轨的大盘蓝筹股。而贵州茅台成为买入标的,也显示出“稀缺性”的逻辑还是成立的。该人士认为,“沪港通”目前看起来还非常初期,但未来前景不可限量。巨量的国际资本不断加大对内地大盘股的持有量,这将会对A股指数形成正面的稳定作用,某种程度上还可能缓解市场的波动性。
央行降息激活市场信心
双重利好助涨多头气势
11月21日央行宣布同时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海通证券分析师姜超认为这标志着降息周期正式展开。据分析,未来随着银行负债从存款向理财的转移,中国居民的储蓄资产假借银行渠道大规模向资本市场配置,无论债市和股市的风险偏好均将提升。“未来将迎来资本市场发展的大时代,也意味着金融泡沫的大时代”。
在宽松预期的助威下,周一A股市场高开高走,地产股大面积涨停,券商、保险股拉动指数上涨,利差空间缩小的银行股并未出现明显回落,反而成为一些资金抓紧买入的机会。
与宽松预期相伴的,还有机构对“沪港通”寄予的厚望。深圳明达资产董事长刘明达认为,“沪港通”的开通是中国资本市场真正意义上的资本自由流动,对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意义重大。现在通过“沪港通”,使资本自由流动有一个开始,这只是一个开始,还会有更大的空间。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境外的长期的绝对收益的投资者将大量加入,预计这两到三年可能会有两到三万亿人民币的海外投资进来,它会很大程度改善A股的投资者结构,不再像今天这样短线的频繁进出,具有稳定的绝对收益的蓝筹公司,其估值会得到有效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