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准备诉讼资料,将就此事于近日向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10月16日,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泸州老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泸州老窖”)相关工作人员回应道。
时间退回至2014年10月15日,泸州老窖发布公告称,公司在中国农业银行长沙迎新支行(以下简称“农行迎新支行”)的一笔1.5亿元存款失踪,经多方协调并多次磋商后无果,泸州老窖将向法院提起诉讼。
这是继今年年初酒鬼酒1亿元存款丢失后,银行存款不翼而飞的风波再次袭击白酒行业。
频发的酒企存款丢失案也将银行与酒企之间“隐匿”多年的“存款卖酒”模式推向台前。
“(存款卖酒)说白了,就是为了能够更快地卖酒,酒企与银行之间采用了一种交易性的合作——酒企帮银行完成理财或存款任务,银行帮酒企卖酒。”中国十大策划总监、白酒销售专家肖竹青感叹,“这种捆绑销售的模式存在多年,也被很多家酒企效仿。”
事实上,白酒企业素来被视为“现金”奶牛,是银行存款的重要来源。
据贵州茅台2013年年报显示,在公司252亿元的货币资金中,银行存款约为237亿元。五粮液(000858,股吧)2013年年报亦显示,公司银行存款总额高达257.6亿元。
而泸州老窖2013年年报中也曾披露,报告期末,公司拥有53.5亿元货币资金,其中银行存款约为52.75亿元。即使作为区域酒企的酒鬼酒在2013年年末也拥有4.24亿元货币资金,几乎全部为银行存款。
“虽然白酒企业受行业调整影响较大,但相比其他行业,酒企还是比较‘富有’的,这从白酒上市公司现金流量表中可以看出。”肖竹青说,“而不少银行对于‘存款卖酒’的模式也较为热衷。”
然而,为何从今年开始,存款风险却相继爆发?
1.5亿元存款流向何方
回溯此次风波,泸州老窖工作人员介绍道,公司于2013年4月15日与农行迎新支行签订《中国农业银行单位协定存款协议》等4份协议。其后,公司根据协议先后4次以网银方式向公司账户汇入资金,共计两亿元人民币。农行迎新支行亦向泸州老窖出具了存款证明书与对账单。
据法治周末记者查阅农业银行官网资料发现,单位协定存款是指存款单位与银行通过签订《协定存款合同》,约定合同期限、协商确定结算账户需要保留的基本存款额度,超过基本存款额度的存款即为协定存款。基本存款按活期存款利率付息,协定存款按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上浮利率计付利息的一种存款种类。
泸州老窖工作人员表示,2014年4月23日,泸州老窖第一笔5000万元存款到期,公司通过一般存款户转回该笔存款及相应利息。
2014年9月25日,公司剩余1.5亿元存款到期。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存款到期第二天(即9月26日),公司财务人员在转账时却被农行迎新支行工作人员告知:公司账户上已无该笔资金,不能按时划转。
由于多方协调磋商无果,泸州老窖发布公告称,将就此事项于近日向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四川省高院的受理情况公司将后续公告。
法治周末记者在农业银行总行新闻处获悉,截至发稿前,农行总行与各支行还未收到法院的起诉通知。
上述公告还显示,此次风波可能会给公司造成一定损失,具体影响金额目前尚难以确定,泸州老窖将就此次风波的进展持续进行披露。同时,公司也将展开内部自查,消除风险隐患。
那么,1.5亿元存款如今身在何方?
农行长沙迎新支行一位负责人向法治周末记者表示,相关情况都在核查中,有新进展会及时公告。“泸州老窖当时开立的是一般存款账户,按理都有对账单存在。”
“存款卖酒”非罪魁祸首
随着此次存款丢失事件的不断升级、发酵,质疑声纷沓而至。
为何身处四川泸州的泸州老窖,要选择远在长沙的银行进行存款业务?存款种类为何选择协定存款?
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银行工作人员分析,泸州老窖在长沙的银行进行存款,本就不是以结算为目的,“可能存在着某种人情关系或利益关系,比如银行答应酒企帮忙卖酒”。
“存款卖酒”模式随即曝光在大众眼前,引发市场热议。
据上述银行工作人员介绍,“存款卖酒”模式最初多表现为酒企直接存款给银行,且银行自身用酒全部指定该酒企。“后来随着银行用酒量的饱和,酒企开始和银行合作,由银行向酒企推荐客户进行推销,酒企依然按签订的存款额度存款给银行。”
面对“存款卖酒”模式引发的争议,一位不愿具名的茅台经销商向法治周末记者透露,“存款卖酒”只是近年来新增的一个销售渠道,并不存在其他不好的影响。
“‘存款卖酒’与‘存款失踪’,是两个不相干的问题。”上述茅台经销商称,“客户都是通过酒企经销商拿货,与银行无关。模式本身并没有什么复杂性,也没什么风险。”
中国法学会银行法研究会秘书长潘修平也认同了这一观点,他表示,“存款卖酒”只是一种银行提供的附带性服务。“如果银行仅是帮助向客户推销白酒,不直接从银行走账,是不违法的。”
潘修平提到,此次存款丢失,最大的可能性是酒企内部工作人员通过盗取或盗刻公章挪用或盗用了存款,与“存款卖酒”模式本身无关。
“要么是银行和酒企签订的存款协议中涉及了一些隐秘的理财或者委托贷款服务,酒企为了更好地卖酒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潘修平说。
“‘对公一般账户’是不能提取现金的,只能通过转账转出在银行账户上的款项。”潘修平解释道,对公账户转账有着很严格的手续,需要公司开具“法定代表人印章”等一系列要素齐全的手续。因此,不排除是酒企公司高管利用企业内部的管理漏洞,对资金进行非法转移。
“通常情况下,只要是存款关系确定了,银行必然会给存款人签发一个存单。”潘修平说,那么酒企的高管,他们就可能拿着这个存单,甚至开具公司法定代表人的授权委托书,加盖公司的公章和公司法人的个人名章。“有了存款证明,有了授权委托书,有了单位的证明,那么银行就会认为他是公司授权的代理人,转账也就合情合理了。”
专家称存款丢失银行负主要责任
值得一提的是,在泸州老窖发生银行1.5亿元存款“蒸发”案之前的半年,另外一家白酒上市公司酒鬼酒股份有限公司的一笔存款也在银行神秘“失踪”。
2014年1月,酒鬼酒发布公告称,其下属供销公司在农业银行杭州分行华丰路支行的1亿元存款神秘被盗。
酒企屡屡发生的银行存款“失踪”案,不禁让人心生疑问:银行内部管理是否存在漏洞?
对此,有业内专家曾公开表示,泸州老窖此次银行存款虽然没有证据指向银行,但酒企和银行之间一直保持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因此不排除泸州老窖此次银行存款丢失与银行内部人员有关系。
针对这一质疑,潘修平也向法治周末记者表示:“‘存款卖酒’模式本身没有风险,酒企需要存款,存到哪家银行都一样。至于此次钱款失踪,可能是农行在管理上出现了漏洞。”
“其实,回顾这个事件,酒企和银行都有责任。大额存款,资金存进去或者取出来,是需要多个步骤和确认程序的。”中国金融智库研究员杨国英介绍道,“存款之所以不翼而飞,说明泸州老窖对大额资金财务管理不是很严格。但涉事银行责任更大,这个钱从你银行不翼而飞,那么究竟怎么丢的,银行是要给出交代的。”
对此,中国政法大学财税金融法研究所所长刘少军向法治周末记者称:“存款绝对不可能凭空消失。”
“银行的系统通常存在多个备份,每天会进行严格的对账。”刘少军解释道,“不管这个钱怎么没了,都是从银行消失的,银行要负主要责任。”
刘少军提出,银行必须加强监控和内部管理力度,加大稽查部门监督强度,“要把可预见的风险防范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