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平安银行发布2014年上半年业绩报告。报告显示,在利率市场化、互联网金融与金融脱媒趋势的多重冲击下,平安银行作为国内领先的股份制银行,在清晰的“三步走”和“五年规划”指引下,朝着利率市场化时代的综合性零售金融服务商转型,成绩斐然。
“三步走”战略提出来的2013年,平安银行对产品和组织架构进行了条线化的调整,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召集主持零售条线分拆会,由董事长直管;在组织架构上保证零售的独立性,人才队伍建设上保证零售的长远发展。在发展的战略上,平安银行3-5年内以发展对公业务为主,同时构建零售业务的稳固基础,目前正处在三步走的第一步。
用平安银行分管对公业务的副行长胡跃飞的话说,“我认为,去年的‘蹲下’,是为了今年更好地‘跳起来’。”对于平安银行的战略转型而言,正在从2013年的调整期进入2014年的稳定期和转型生长期,半年报能取得超预期的表现殊为不易。
利润大幅增长存款爆发式增长
半年报显示,平安银行2014年半年度归属股东的净利润高达100.72亿元,同比增长33.7%,拨备前营业利润为190亿元,同比增长高达52%,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47.3亿元,同比增长48.3%。
同时,在银行业存款开始出现流失的情况下,平安银行存款却出现了“逆势上涨”的势头,上半年存款余额首次突破了1.5万亿元,较年初增长24%。其中半年新增的存款为2919亿元,为2013年全年增量的150%,在近3000亿元的存款中,一般性存款占比高达87%,更为可贵的是,在新增的存款中,大部分为活期存款。
也就是说,平安银行的新增存款主要是通过低成本的储蓄、对公存款来实现的,通过本行高效的现金管理和多元化的综合金融、互联网金融实践,提高了银行基于平台的高效批发模式的发展。
平安银行行长邵平表示,平安银行今年以来陆续推出了多个基于大数据和互联网的业务平台,吸引了大量的平台客户入驻,“我们给客户提供了高效全面的现金管理和结算服务,存款自然就沉淀下来了”。对于平安银行而言,新增的存款更多的是融合在了以客户为基础的支付、结算与综合的金融服务流程之中,而非通过简单的年中揽储来实现粗放的存款增长。
对公带动零售转型走入高速通道
从上半年新增的近3000亿元的存款机构来看,平安银行对公业务存款新增2417亿元,储蓄业务存款新增502亿元。转型在对公与零售之间的业务分配和资源比重已经初步展现出来:短期内以发展对公业务为主,中长期以对公带动零售,发展零售业务为主。
长期研究银行业务的独立金融分析师陈凯歌认为,平安银行对公业务在目前3-5年内需要快速发展,一方面尽快地在利率市场化前期获取用户,并以平安银行的综合金融服务来维系客户,另一方面为转型后的零售业务带来更多的资源与基础。而利率市场化之后,对公业务的优势将逐步降低,成本将有所上升,需要借助零售这个主力业务来实现新一轮增长。
转型之利剑:互联网平台与大数据
平安银行行长邵平称,该行实现对公存款快速增长的关键,在于通过包括橙e网等平台批量获取客户,通过对客户现金流的管理,完成对其存款的留存。从去年开始,平安银行推出了针对中小企业的在线供应链金融平台橙E网,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基于上下游的采购、销售、物流等一流程的全面金融融资、投资与支付、结算服务,从而吸引了大量的企业用户入驻,为平台沉淀了大量存款。
橙E网采用了互联网化的大平台与大数据的内控与管理方式,不良率低,报告期内新增客户数6162户,新增日均存款994亿元,占到了新增对公存款的41%。可见,在发展对公业务的过程中,互联网平台技术与大数据的管理方式为其提供了高附加值的用户服务,并以此获得中小企业客户的青睐。
从“三步走”的步骤而言,虽然目前对公业务蓬勃发展,存款大量增加,也为零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平安银行的未来着力点在于长远的零售业务发展。正如平安银行行长邵平说言,未来,新增贷款需要转向大流通、大医疗保健、大消费领域,更偏重投向衣食住行等消费金融领域。这足以说明,即便是在目前对公业务成绩靓丽,而零售业务厚积薄发的阶段之下,平安银行仍然笃定了以发展综合的零售业务服务为远期目标。这也是平安银行获得未来发展空间的战略和指引上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