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涉嫌违规发卡:旧卡复活
2014-08-06    作者:王珊    来源:经济导报
分享到:
【字号

    9年前的一张信用卡突然“复活”了,并且欠下了不菲的“年费”。德州市民郑虹向新晨报记者反映了其使用工商银行工银信用卡的遭遇。
  “事隔多年,我已想不起还有这么一张卡。后来经过回忆和询问同学,才想到应该是读大学期间班里发的一张信用卡。”郑虹告诉新晨报记者,这张“来历不明”工银信用卡在存了100元又取了100元之后就再也没有使用过,日前却收到了工商银行催还2840余元欠款的短信,这让她很头疼。
  新晨报记者又采访了有着类似经历的蒋青,她2009年用学校发给的工银信用卡取了200元的现金,然后一直也没收到银行的账单。直到2011年8月份,蒋青突然接到工商银行发来的短信告知欠款300多元。“这时我才想起自己曾经用过那张工银信用卡。”蒋青说,既然银行现在能联系到我们,为什么当初不通知我们而非要等到多年以后呢?工商银行是不是有借发行信用卡谋利的嫌疑?

  9年前的信用卡“复活”

  “您尾号7002的牡丹贷记卡7月25日前应还人民币2840.06元,如已还款本信息仅供参考,工银信用卡。”接到工商银行95588发来的上述短信时,郑虹第一反应是诈骗短信。郑虹告诉新晨报记者,因为她实在记不起自己有这么一张信用卡,并且印象中她根本没有用过信用卡。但因为担心影响到个人信用纪录,郑虹还是去银行查询了一下。
  在郑虹提供的“2009年10月—2012年6月的逾期记录单”上,新晨报记者看到,其逾期持续月数显示为7,逾期金额从2009年10月份的81元逐月递增至2012年6月份的614元。
  “事隔多年,已想不起还有这么一张卡。接下来我还要贷款买房,真担心会影响到我的个人信用记录。”郑虹告诉新晨报记者,后来经过回忆和询问同学,才想到应该是大学期间班里发的一张信用卡。2005年在青岛农业大学上学时班里每人发过一张银行卡,但当时并没有人告诉她是信用卡。在存了100元又取了100元之后,她就再也没有使用过这张卡。
  至于这2840余元的欠款银行是怎么计算出来的,郑虹告诉新晨报记者,工商银行没有给她明确的答复。

  “来历不明”的工银信用卡

  郑虹告诉新晨报记者,这张工银信用卡并不是她自己办理的,而是母校青岛农业大学发给同学们的。几乎青岛农业大学的学生都有这么一张“来历不明”的工行信用卡。
  新晨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同样的遭遇在蒋青身上也发生了。同样毕业于青岛农业大学的蒋青,据她回忆大概在大二的时候学校给给班里每个同学都发了一张工商银行的卡片。
  “当时还没有接触过信用卡这个概念,也没有人告诉我们是信用卡。同学都说这个卡能直接取钱。”蒋青告诉新晨报记者,出于好奇,她于2009年用这张卡取了200元的现金。然后她一直没有收到工商银行的账单,也没有收到银行任何催还欠款的短信。
  蒋青告诉新晨报记者,2011年8月份她突然接到工商银行发来的短信,催还300多元的欠款。“这时我才想起自己曾经用过的那张工银信用卡。”蒋青害怕影响到自己的信用记录赶紧去还款,可是工商银行客服告诉她必须去开户行所在地还款,已经在济南工作的她只能又专门赶回青岛还上了两年前的欠款。

  违规发卡谋利受质疑

  新晨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工商银行搭便车为在校学生集体办卡的事件并不是偶然事件,甚至大批办理0透支额度和1元透支额度的信用卡,工商银行被指违规发行信用卡谋利。
  今年3月份,据媒体报道,广西数千学生被办理了工行0透支额度信用卡,导致很多学生欠年费进黑名单。据了解,这种信用卡不仅没有透支额度,每年还需要缴纳50元的年费。因为不知道是信用卡,很多学生毕业后也没有去销户,产生的数百元年费影响了个人信用记录,不管是再办信用卡,还是从银行贷款,都无法办理。
  新晨报记者了解到,今年5月份,工商银行为湖北某学校统一办理的“助学金卡”,被曝出变身“透支额度仅1元”的信用卡丑闻,而年费却为50元。本是用于学生提取中职学校国家助学金的专用卡,在持卡人不知情欠下年费的情况下,导致影响了多达3000余名学生的个人信用记录。据粗略估算,除去前两年免去的年费,该学校到2013年为止每名学生欠费约250元,3000余名学生共计欠费约75万多元。
  新晨报记者查阅了银监会相关规定,银监会要求“信用卡申请表必须由申请人本人亲笔签名确认,不得在申请人不知情或违背申请人意愿的情况下盲目发卡”。而郑虹则告诉新晨报记者:“我们那张工银信用卡是学校统一办好了发给我们的,我们没有当面签字确认”。
  郑虹告诉新晨报记者,这么多年一直没有收到工商银行发来的账单,这条催缴欠款短信是她9年来收到的第一条工银信用卡发来的短信。对此蒋青质疑道,既然银行现在能联系到我们,为什么当初不通知我们还款而非要等到事隔多年以后呢?工银信用卡是不是有借机谋利的嫌疑?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郑虹、蒋青为化名)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工行前理财经理私售海沧资本产品 投资者讨说法
· 工行建行招行鏖战机场贵宾厅 冠名费一年220万
· 工行优先股方案落地
· 工行与多家新西兰银行签署人民币业务合作协议
· [经济参考微话题]工行支付宝“感情破裂”:强调安全不能忽视便捷
 
频道精选:
· 【思想】房地产业腐败“笼子”内外都要严管 2013-06-14
· 【读书】新一代创业者和金融家进入社会主流 2014-08-05
· 【财智】新丽传媒IPO欲解资金饥渴 2014-08-01
· 【深度】“官赖”玩“躲猫猫”严重透支政府信用 2014-08-06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证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