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企业竞抢车联网“先手棋”
2014-07-17    作者:罗清启    来源:经济参考报
分享到:
【字号

    当前,物联网已经成为各行业发展热点,智能家居、智慧城市、可穿戴设备等概念层出不穷,万物互联已经成为主流趋势。这一点在汽车产业也愈加明显,国内外车企纷纷加大对汽车智能系统的开发力度,或跨界联合,或自主研发,抢先布局互联网时代的车联网棋局。

  汽车“通讯”只是车联网开始

  人类社会的进化革命必定伴随着工具的颠覆性变革。一万年前的农业革命创造出了劳动工具,这种原始工具增强了人的劳动能力。三四百年前,人类爆发了第二次社会革命,机械动力取代人工劳作。如今,以互联网为标志的第三次革命正在给人类社会带来颠覆性变化,这股变革力量让过去“沉默”的工具具备“通讯”能力,开启了工具“人化”的新时代。
  工具“人化”的直接效果就是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无缝联接与即时交互,分散的节点形成具有无限通讯能力的交互网络,这正是物联网兴起的根源。智能化设备的通讯能力是发展物联网的前提,也是让单个节点发挥网络效应的基础。由此看来,汽车产业的智能化仅是车联网的准备阶段。未来,车联网效应的大爆发势必得益于智能汽车所带来的交互体验。
  将汽车放到整个物联网系统中去考量,汽车更重要功能的是成为高速公路上的一个信息中枢,它需要将所接触、收集到的信息形成流畅的通道,确保各类信息的高速、高效流动。从互联网的联接属性来定义汽车,它应该是一个智能移动终端,是能够在公路上快速行驶的“手机”,跳出传统时代单纯的代步工具阶段,进入一个服务目录更丰富的时代。由于人类对汽车越来越高的依赖性,未来,具备交互体验的汽车将成为与人类生活黏性极高的智能终端。

  “虚拟高速”:车联网未来

  互联网时代,通讯即经济,数字革命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通讯,网络的出现也是为了构建更强大的通讯能力。任何产业的发展必定会经历一个由分散的节点到关系密集的网络的过程,脱离网络而单独存在的个体存活率越来越低。从汽车产业来看,其下半身仍然处在高度硬件化的时代中,上半身已经开始触网转型,产业的网络关系并被完全建立起来。车联网是最好的突破点,谁抢占了车联网,谁就抢占了未来的用户需求份额。
  车联网让汽车载体从现实公路“变道”为“虚拟高速”,即信息交互,这一跨越将汽车从沉默状态推入“圈子”状态。在快速位移的过程中,人类不再被动地等待,喝咖啡、远程办公、看杂志等活动场景都能够实现。这一转变,让人人是中心,时时能交互,汽车从原来的物理场所成为交互黏性极高的立体空间。在虚拟高速上,它能够根据乘坐者的爱好、需求迅速匹配到适合他的圈子,不仅将人类从驾驶中解放出来,还能提供一个舒适的活动空间。
  未来,车联网必须要上道“虚拟高速”,车、人、数据、需求、服务等一系列参数都能在“高速”上实现快速移动,汽车不只是人类移动的载体,更是整个生态环境中交互的对象。从互联网的交互属性来看,这个环境中的每个参数都处于多种关系中,相互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成为“虚拟高速”最核心的资产。未来,单纯的汽车硬件厂商必定沦为信息服务的“打工仔”,车企转型迫在眉睫。

  社会化平台是车联网核心逻辑

  人类历史上任何一次大的科技变革都需要关键力量的推动,产业发展也遵循着这个规律。具体到汽车行业,对车企而言,车联网生态的搭建既是前所未有的机遇,又是巨大的挑战。如何调度社会资源将分散的节点统一起来,搭建起车联网的有效框架,这是车企亟须解决的问题。
  传统的垄断者支配商品,超级赢家控制网络。在互联网时代,只要控制了网络的一个层面就可以进一步控制其他层面。网络经济就是平台经济,谁掌握了平台,谁就掌握了未来。从平台化的逻辑来看,汽车产业发展车联网的答案就非常清晰。车联网的本质就是社会化平台,整合汽车硬件、车载系统、信息系统、独立开发者、第三方服务方等资源,打造出“虚拟高速”上的完整解决方案,而非单一的服务目录。
  车企凭借对产业基因的先天优势,是推进平台建设的核心力量,也是汽车产业关系网络的搭建者,其职能从运营品牌转变为运营关系。在这方面,沃尔沃已经做出了有效实践。目前,沃尔沃发布的SENSUS系统构建了智能汽车生态系统,能够兼容谷歌与苹果平台车联网操作系统。更重要的是,这个系统聚集了大量的社会化资源,可以根据用户的生活需求提供解决方案。这意味着,沃尔沃已经开始打造“虚拟高速”的入口,为车联网的进一步构建准备了条件。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诺奖得主卢比亚考察珠海新能源汽车企业
· 2010年前11月规模汽车企业主营收入增近四成
· 新能源已成为中国汽车企业的战略选择
· 中汽协:9月汽车企业库存回补明显
· 中国汽车企业不能单纯依赖外方
 
频道精选:
· 【思想】“混合”是国企改革手段而非目的 2013-06-14
· 【读书】互联网金融重构金融业 2014-07-15
· 【财智】市场走向需看三因素 大强小弱成短期主旋律 2014-07-16
· 【深度】垃圾焚烧如何才能“烧掉”众多质疑 2014-07-17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证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