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创业板指数迎来大幅调整,跌破1400点整数关口,盘中失守半年线。退市相关改革意见的出台和新股爆炒导致的结构性失血拖累创业板,连续反弹引发的资金获利回吐也令其短线存在休整需要。实际上,上周创业板指数一路走高却伴随着资金持续流出,表明主力资金已经开始调仓换股。分析人士指出,尽管创业板指数回调对大盘带来一定冲击,但政策暖风和经济企稳将对大盘形成兜底,跷跷板效应下,短期市场风格将偏向蓝筹股。而进一步来看,震荡市向来是题材炒作的沃土,市场偏好并不会从小盘成长股彻底转移,创业板调整之后有望继续活跃,内部的个股分化则将在中报大幕拉开的背景下进一步加剧。
退市制度触动创业板调整阀
六连阳之后,上周五创业板指数小幅回调。本周一,创业板指数跌势加速,1400点整数关口被跌破,盘中一度失守半年线。
截至昨日收盘,创业板指数报1393.89点,下跌17.75点,跌幅为1.26%;盘中最低下探至1381.94点。个股涨少跌多,赚钱效应和炒作热情明显降温。341只正常交易的创业板个股中,仅148只收红。其中,除了雪浪环境、富邦股份和飞天诚信三只次新股之外,只有开能环保、佐力药业和安诺其涨停,涨停家数较上周明显减少;与此同时,跌幅超过3%的有40只。
创业板指数的大幅调整缘于多重原因。首先,前期涨幅较大令估值再度预警。在5月19日至7月3日的反弹期间,创业板指数累计涨幅达到16%,并重新站上1400点,短线存在休整的需求。与此同时,按照TTM整体法并剔除负值,创业板市盈率从5月19日的48.93倍升至7月3日的57.88倍。泡沫本就没有挤压充分的创业板,开始再度面临高估值风险。2月中旬至5月中旬创业板连续三个月的杀跌犹在眼前,使得资金追涨热情上周降温,创业板指数看似连涨,实则滞涨,并最终展开回调。
其次,炒新热潮导致结构性失血症状。新股上市引发的炒新热情确实激活了市场人气,令近期题材炒作升温。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炒新也是把“双刃剑”,新股不败神话令存量资金对于新股、次新股和影子股过度追逐,A股的“羊群效应”更使得这种趋势愈演愈烈,市场“结构性失血”的症状开始显现。特别是在创业板指数持续反弹、后续上行空间收窄的背景下,盈利确定性更强的新股主线加速了资金从创业板的回撤。
最后,退市制度拨动了创业板的敏感神经,成为触动周一创业板大幅调整的“阀门”。上周五证监会公布了《关于改革完善并严格实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健全上市公司主动退市制度,规定20种上市公司强制退市情形。这对业绩较差、被爆炒的垃圾股、ST(*ST)等板块形成利空,对市场炒作氛围也形成抑制。而去年以来,每逢退市制度出台,创业板总会出现明显调整。
短线蓝筹顶班 创业板炒作未完
从昨日市场表现来看,尽管创业板调整在盘中一度对主板构成冲击,但沪综指在2050点即获得支撑,午后更是企稳回升,日K线收出阳十字星。军工、房地产板块表现强势,机械、建筑、建材板块相对坚挺,都起到了稳定大盘的作用。“跷跷板”效应下,蓝筹股的吸引力伴随创业板的回落再次凸显。
实际上,近期的资金流向已经暗示了市场风格的回归。尽管上周前四个交易日创业板指数持续上行,但资金却持续加速流出。据Wind资讯统计,6月30日至7月3日,创业板资金净流出额分别为2.78亿元、8.79亿元、10.45亿元和11.50亿元。可见,在创业板步步走高的背后,主力资金早已在暗中调仓换股。
当前,政策微刺激不断加码,经济数据阶段性企稳,都对大盘形成兜底。而上周五,恒生AH股溢价指数再创新低,令低价蓝筹股的价值进一步凸显。尽管蓝筹股受制经济结构转型、增量资金缺乏等因素制约,难以持续上行;但短期创业板的回调,或促使存量资金流向蓝筹股,持续的“抓小放大”格局或出现变化。
当然,进一步来看,创业板反弹并非就此终结。从历史走势来看,退市制度的冲击并不会改变创业板原有轨迹。在当前的震荡市格局下,题材炒作仍是主流,产业政策的密集发布和事件性利好刺激更为存量资金提供了极好的炒作环境。相比之下,蓝筹股盘子大、压力多,短期难成领涨主力。因此,创业板指数下跌空间有限,技术性回调到位后,资金偏好可能重新回归成长股。值得一提的是,中报大幕本周拉开,加上退市制度公布,创业板内部的个股分化或将加剧,而中报超预期和高送转个股有望穿越创业板调整,维持强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