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16日,兴业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宁波银行等四家上市银行以及大量中小银行获定向降准资格,这也意味着相关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将下调0.5个百分点。毫无疑问,获得定向降准的银行流动性压力将得以缓解,这也是业界盼望的差异化监管的一次重要落地。
银行业常说的一句话是,没有差异化监管何来差异化经营。如今,监管层在存款准备金上的差异化监管也产生了明显效果。银率网数据显示,上周城商行与股份制银行发售的非结构性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仅出现小幅上升,其中城商行上升0.16个百分点至5.5%,股份制银行上升0.03个百分点至5.45%,国有商业银行发售的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微跌0.02个百分点至4.82%。
而在去年年中时节,各家银行迫于流动性压力,理财产品收益率大幅度增加。去年6月份发行的1-3个月期限的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较当年5月份上升0.65个百分点,而这样的火爆情景并没有在今年重现。
收益率飙高预期或落空
据银率网数据库统计,上周非结构性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26%,较前一周小幅回升0.06个百分点,但预期收益率超过6%的高收益银行理财产品数量继续减少。
中小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低于6%,而国有大行的产品预期收益率干脆徘徊在5%左右。
北京的周女士表示,“最近一段时间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太低,和春节时比差得太远了,当时觉得买半年期以内的短期产品比较保险,谁知现在真是"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了",后悔当初没有买中长期的产品”。
记者发现,在今年1月份发行的理财产品中,绝大部分产品的预期收益率都在6%左右,投资期限一年以上的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更是高达7.02%。这样的收益率在现在显然变得遥不可及了。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告诉记者,理财产品收益率走低不是个别月份的偶然现象,今后恐怕将是常态,银行业的利率中枢不断下沉,资金面回归相对宽裕,资金供需结构的逐渐调整,都将使市场趋于平稳,未来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不再飙高是正常的现象。
银率网分析师殷燕敏认为,即使是目前较高的收益率还是受到年中考核的影响。
殷燕敏还指出,如果未来货币政策继续保持宽松,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可能会回归至2013年前五个月的状态。如果手头有闲置资金,对流动性要求较低的投资者而言,不妨在年中节点,选择适合自己风险承受能力的中长期高收益理财产品,这样可以提前锁定高收益,降低再投资风险。
差异化监管威力显现
原银监会案件稽查局局长刘元曾撰文指出,我国银行业在监管导向上存在着较强的趋同性,在存款准备金、不良贷款率和存贷比等指标上大小银行并无显著差异;在业务资格和市场准入的条件设定上,大小银行并无明显区分,尤其是对专业性、特色性银行而言,在监管指标的设定上并没有因其金融服务的社会价值而受到照顾。
在监管没有实现差异化的情况下,银行的差异化经营其实很难落地。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杨再平曾对记者表示,“监管层一直在调研差异化监管,也在做讨论,相信会尽快出台相关政策”。此次定向降准也确实是雪中送炭。
殷燕敏认为,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小幅度上升的恰恰是定向降准范围内的城商行和股份制银行,说明定向降准更有针对性的缓解对资金需求较大的城商行以及股份制银行的问题。
以期限同样为半年期的产品为例,宁波银行近日发行的汇通理财2014年惠添利2285号,预期收益率为5.5%-5.6%,中国银行发行的中银稳富SH022014074人民币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则为5.1%。
而宁波银行在5月末发行的同款半年期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为5.3%,相比当时,现在的收益率增长幅度非常小,中国银行产品则几乎没有浮动。
业内人士表示,虽然部分中小银行进入了降准名单,但是年中考核压力仍然大,理财产品收益率小幅上行在意料之中,不过这也是特殊时点的有意为之,随着流动性的逐步释放,理财产品收益率应该会回归到正常水平。
郭田勇教授告诉记者,现在的理财市场是不正常的,没有形成按照风险等级不同来划分收益的理财产品市场,银行的刚性兑付造成了银行间理财产品的同质化。
殷燕敏则表示,国有商业银行发售的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会持续维持相对低位。从产品类型来看,降准后,流动性宽松,保证收益类理财产品的收益率降幅会较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