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互联网金融对银行存款分流加剧,而一种同业资金变存款的新玩法,能够快速做大银行的存款规模。
据某股份行A分行人士介绍,基本的模式是,该分行提供一笔同业资金,投资于保险资管机构设立的保险资产管理计划,并持有到期,保险资管计划再把资金以协议存款形式存入需资行,成为一般性存款。
一般存放同业业务的收益在30-60BP(基点)左右,而上述操作中,A分行可获得高达80BP的中间收入,属于较高水平。仅今年一季度,A分行就操作该项业务接近500亿元,获得近4亿元的中间收入。
而这一模式涉嫌违规之处在于,协议存款一般是五年期以上的,该分行在系统内部的相关资料中,也确实填写的是60个月。但合同打印成纸质文件后,再手改成几个月,协存利率也随之被改动。
不过,业内人士进一步指出,实际操作中,保险公司与银行会额外口头或者私下书面约定一个存款期限,类似于“抽屉协议”,手改合同期限和利率属于比较激进的做法。
总成本6.5%左右
据申万证券数据,4月,四大行存款下降1.62万亿,同比多降约2700亿。
存款趋势不容乐观,倒逼银行拉存款的花样也多了起来。
“这种同业资金变一般存款的做法,是从今年才开始做的。”上述股份行A分行人士介绍,分行可以从市场上拆借同业资金,也可以从总行同业部要。
某小型城商行北京分行机构部人士指出,最近该分行需要5亿-6亿元的协议存款,但银行普遍不会关注资金来源。实际上,资金可以来自别的银行同业部,也可以是自己行的同业部。
今年一季度,A分行在上述操作上的规模接近500亿元,其中450亿元给了某国有大行B分行,因为该国有大行今年举办了拉存款大赛,存款考核压力增大。
通道选择上,由于协存只能来自邮政储蓄机构、中资保险公司、养老基金、社保基金等,而信托、券商资管等通道资金只能算同业存款,所以基本选择保险资管。
从收益上看,同业拆出资金利率一般在一年期shibor(目前约5%)的基础上,上浮60-80BP。同时,A分行赚取80BP左右的中间费用,保险资管的通道费为5BP左右,B分行的总成本为6.5%左右。
据上述A分行人士介绍,这类操作只对五大行、12家股份行的分行,涉及的金额比较大。
一些资金掮客,则做起了支行的生意。
一位掮客介绍,其给一些银行对接保险资金协议存款,或者把一些个人款、企业款等走保险资管通道,存入需资行,总成本在7%左右。金额一般在千万至几亿元级别。
手改合同期限大幅缩水
在季末,一些资金掮客,将“拉”来存款存入某银行3天左右,助其完成存贷比考核,总利息达3‰-4.5‰。
同样是为了存款,为何银行花6.5%的年息拉来较长期限的资金,而不是3‰左右的短期资金呢?
对此,一位城商行金融市场部副总经理解释,现在对分行的考核,除了季末时点数的存款,还会考核全年的平均存款,这时候需要的资金额会比较大,才能拉高日均存款余额,所以只能找协议存款。同时,季末“冲量”的费用在划转中比较麻烦,3‰的利息折算成年息可是非常高的。
不过,上述模式存在合规方面的瑕疵。
1999年,中国人民银行同意商业银行试办保险公司协议存款,根据当时通知,保险协议存款仅限于5年以上(不含5年),最低起存金额3000万元,5年以下仍按同期同档次法定存款利率执行。
上述A分行人士介绍,整个协议都是分行签,系统内显示为60个月。合同单子打印出来后,直接在合同纸上手改期限和利率,然后双方银行再盖章。“一般是改成3、6个月。7天也可以做,但来回折腾耗时间,赚的又不多。”
上述城商行金融市场部副总经理称,一般来说,很多银行做协议存款,虽然是签五年,实际上就是几个月。一般的做法是,存款双方口头约定几个月提前支取,而手改合同因为涉嫌违规比较少用。
不过,亦有人认为,15年前的协议存款规定早已不符合市场实际。
上述保险资管公司相关业务人员表示,且不说保险公司不愿意将资金按照固定利率放在银行,一放就是5年以上。就是银行也不愿意现在就锁定未来5年要支付的利率,尤其是在利率市场化的大背景下,虽然短期利率是上升趋势,但最终还是要往下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