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落幕的第十三届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让我们明显觉察到了呼之欲来的产业变革:今后的汽车在实现智能化的同时,更要实现能源和空气质量的清洁化。汽车工业正迎来继机械化、电子化之后的第三次产业革命,这对全球每一家车企来说,都是一场脱胎换骨的涅槃重生。
环保汽车不仅仅是能源清洁化
正如电子产品一样,“智能化”也成为汽车行业的重要趋势。在此背景下,如何引入互联网思维使汽车更加聪明,是每家企业当下铆足劲开发的重点。不过,相对于智能操控和大数据来说,环保却是一个相对容易被忽略但又非常重要的环节。
从社会发展历程来看,很多设备的诞生初衷是为了解决效率问题,但归宿是与环境的和谐,汽车也是如此,智能操控、大数据解决的还是效率问题,而环保则契合了汽车、人、环境和谐发展之道。所以,汽车在满足了人们出行的便利性等需求之后,环保、安全、健康就提上了日程。汽车的环保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清洁能源,二是良好的空气质量。
汽车作为人们生活中的能源消耗大户,最能体现一个国家新能源的民用化程度,未来汽车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绿色能源对非绿色能源的替代。同时,未来的汽车还要解决车内空气质量的问题,目前人们对车内空气质量的关注度还不够。在澳大利亚,政府已经把车内环境列为室内环境,在制定健康标准时,把车内环境和办公室、教室等并列。
从现实来看,人们选购车辆存在很大误区,大多数情况下是重视驾驶体验,而轻视安全健康,这里的安全不仅使驾乘者免受侵害,更重要的是看不见的空气健康问题。对汽车企业来讲,不仅要关注清洁能源,还要关注清洁空气,只有大环境和小环境都环保健康了,消费者才能享受到更高品质的生活。
“第三空间”被全面改造
互联网时代,汽车企业的产品研发和功能优化都需要围绕用户需求展开,还要以最快速度满足用户需求,这是企业在互联网时代的生存之道。从北京车展展出的新车来看,绝大多数企业集中在研发清洁能源这一领域,本届车展共有79款新能源车亮相,而新华汽车特设的问卷调查也显示,26位车企高管中,近半数表示新能源车是今年中国车市发展的关键点。
清洁能源汽车不仅是企业保护环境、履行社会责任的表现,更代表了未来的竞争力,但环保汽车仅实现能源清洁还是不够的,还需要实现车内空气质量的清洁。一般来说,车厢环境越封闭,车内有害气体积累就越严重,给人体带来的伤害也就越大,而车内空气污染最主要的源头是各种配件、内饰、黏合剂等,这些部件中的有害物质短期内不会消失,实际上车内“雾霾”比大气雾霾更严重。
汽车是人们在家庭和办公室之外的第三空间,人们不仅要关注车的性能,还要关注车的空气环境。目前由于受到各种技术和设备限制,消费者在车内空气质量上缺少知情权,但看不见污染并不等于没有污染,对于购车的消费者而言,消费的不仅是一辆车,还包括车内的空气。在本次车展上,只有沃尔沃等少数企业专注于车内空气清洁和新能源两个领域,把车内空气清洁与能源清洁相结合,实际上是把大环境和小环境结合起来,这意味着汽车行业进入继机械化、电子化之后的第三次产业革命阶段。
汽车“换气”先要换观念
除了沃尔沃等少数汽车企业在车内空气质量方面狠下工夫外,众多汽车品牌面对车内空气质量这一课题时基本处于“失语”状态,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汽车企业对互联网时代经济规则的认知不够,二是关注车内空气质量需要整条产业链的支撑和协作,而这需要汽车企业在产业链条中拥有一定的话语权。
从表面上看是汽车要换“空气”,而根本上是汽车企业要切换观念,对汽车企业来讲,提供给消费者的不是一个工具,而是一个舒适健康的环境,企业不只关注汽车的交易,更要关注交易之后的关怀,这是对消费者的尊重。另一方面,汽车要换“空气”,要切换整条产业链,洁净的汽车空间的后台支撑是“洁净”的产业链,包括原材料、生产工艺、配件等各个环节。
从目前市场上来看,沃尔沃是最先注重车内空气质量的汽车企业,充分体现了对人的尊重。在车内空气净化方面,沃尔沃从整车设计、原材料采购等多个环节入手控制,本质就是从完整的产业体系上去控制整体汽车的质量。对汽车企业来说,沃尔沃全产业链整合的一系列举措值得借鉴,这需要企业与利益攸关方根据市场需求做出及时调整,实现根据消费者需求研制产品,我们希望行业涌现出越来越多像沃尔沃这样重视汽车安全、重视空气质量的企业,只有这样消费者的第三空间生活品质才会得到大幅度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