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摄影收藏在国外早已风生水起,但在国内却刚刚起步,被称作艺术收藏中的“原始股”。即将于5月17至24日在淮海西路570号红坊内的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揭幕的第三届全国
“九城艺术联展”,特别新增了摄影、版画板块,旨在与九城展买家一起,找寻艺术
“原始股”。
放眼艺术领域,其他艺术板块作品价位正逐日攀升,与大众收藏渐行渐远,但国内摄影的价格却仍然处于低位,因此升值潜力巨大。本次九城展特别邀请沪上著名独立摄影师尔冬强参展,他带来了上海航拍系列作品和丝绸之路系列作品,不仅视觉效果震撼,且极具文献价值。而同时力邀参展的还有中生代海派国画家何曦的跨界摄影力作,他的摄影和绘画一样追求个性,宁静的画面中有着电影般的质感,令人回味无穷。去年其摄影作品个展在原曲画廊举办时,许多藏家争相追买,一时掀起“追何”狂潮。
尔冬强
历时30年他为上海留下“视觉文献”
上周,一张约140年前拍摄的上海外滩全景照,由苏富比拍卖行在伦敦进行了公开拍卖,作品成交价为14.65万英镑(约合人民币154万)。这一结果再度引发了人们对老上海影像的空前关注。尔冬强认为,这类作品的价值根本无法用金钱衡量,“它对记录一个城市的DNA,记录一个城市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极具价值。这样的摄影师让人心存敬意,而城市的记录需要很多代人去接力。”
30年记录上海城市变迁
尔冬强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早在上世纪80年代,他就怀揣着一张1:500的上海地图,逐条街道地拍摄,对老房子进行反反复复地梳理,为这座城市拍摄了《最后一瞥—上海西洋建筑》、《上海法租界》、《上海老别墅》、《上海装饰艺术派》等一系列专题摄影画册。“我沉迷于这座城市流逝的风情片段和纷繁如烟的往事里。”
喜欢研究历史的尔冬强,率先提出了“视觉文献”的概念,他希望自己的摄影作品能够带着关于历史和社会的思考,来完成对时代变化的记录。在他将镜头对准一些物象的时候,不仅仅是摘取美感更是复原历史,“上海提前眺望到了西方文明,他们对西方社会游戏规则的了解,通过言传身教积淀到了这个城市中。在上海密密匝匝的老洋房、石库门中就蕴含着巨大的能量”。
香港一家媒体用“尔冬强,为失了忆的上海作证”为标题,来概括他过去30年的工作。对此,尔冬强很感慨:“有时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幸运的摄影师,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和这样一座城市,仅用了30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对上海城市变迁的记录。有时,我又觉得自己是一个不幸的摄影师,因为在我的周遭终日是工地的轰鸣和都市的喧嚣,我目睹了太多老房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里,一同被湮灭的还有老上海人传统的生活。”
上海至今让我心存感动
把大部分时光都用在了拍摄上海老房子的尔冬强,也留下了大量关于外滩的珍贵影像。
他至今完好保存了这些照片。他说,上世纪80年代航拍外滩时,那时的浦东还是一派河流纵横的田园风光。到了上世纪90年代,城市逐渐苏醒,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已经开始,陆家嘴矗立起标志性的建筑东方明珠,但是整个陆家嘴还是大片空旷的土地。而2010年的航拍,陆家嘴已经高楼林立,气势和规模丝毫不让曼哈顿,还有各具风采的世博场馆。
尔冬强说:“上海是一座永远让你着迷并惊叹的城市。作为一名职业摄影师,我已为上海拍摄了30年,但是每一次按下快门,我的内心依然对这座城市心存感动。”
此次参加九城艺术联展,尔冬强带来了两幅精彩的上海航拍作品,分别创作于上世纪90年代初和2012年。前者仅剩2个拷贝,堪称珍贵,后者1个拷贝在去年12月7日北京百年爱心慈善拍卖会上曾以50万元拍出。但在九城展上尔冬强却给出了十分亲民的价位。其他两幅参展作品《新疆喀什街头的理发摊》和《神山圣湖》,是尔冬强丝绸之路视觉文献系列中的作品。
何曦
绘画和摄影是他的艺术双声道
何曦是上海中生代国画家中的佼佼者,其独具个性的实验性绘画语言和绘画思索,让他成为海上画坛的先锋人物。
玩摄影已经很多年的他,去年首次举办个人摄影作品展《心眼·何曦》,其惊艳亮相不仅让粉丝惊呼,也让艺术圈震动。开幕式上短短一小时,标价3500元一幅的摄影作品已被贴上了数十个红点。
跨界也拼真材实料
如今不少成功的艺术家都热衷于玩跨界,画家刘晓东、喻红夫妇画画之余玩拍电影,演员张铁林、主持人倪萍玩书法、绘画,歌手艾敬玩起了当代艺术。尽管有人说,跨界玩的不过是名声,但事实证明,要玩出名堂,除了名声,还得有真材实料。
何曦爱上摄影已有多年。好几年前,他就出版过一本摄影集,里面收的全是他拍摄的城市里各种牛皮癣广告的作品。他以“二手植物”、“瓶中乐园”、“海洋世界”、“游来游去”和“标本”等系列画作传达出对现实世界极大忧思的同时,也常带着相机在城市里游走,并通过摄影画面,表达那些无法用绘画来表达的思索。
照相机就是我的速写本
何曦说,摄影和画画对他来说是一回事,都是表达自我的媒介,有时对摄影的热情会超过画画,但从没想过要以摄影师自居。即使在摄影个展赢得巨大掌声,人们惊呼“一个摄影名家诞生了”时,何曦也依然淡定。他说,绘画和摄影是他的艺术双声道。他总觉得,画家能够拍得像摄影师一样好是正常的,布列松就是一名画家,他有句名言:“照相机就是我的速写本。”
出门带相机已成了何曦的一种生活习惯。“我不放过让我感兴趣的每一个瞬间。”他说,“正是借助摄影,我知道了蜻蜓在空中飞时腿收拢在腹部几乎看不见,所以我画飞的蜻蜓,可以比齐白石还灵动,哈哈。”不过,除了摄影能帮助画家收集资料、提供精确拷贝样本之外,何曦觉得摄影自有它的独立价值。
在平常事物中捕捉不平常
当记者问他,如何训练出独特的目光时,他坦言:“其实看东西,心眼更重要。你常能在平常的事物中发现并能捕捉到它的不平常,你就是有心眼的。”
他为沪上不少著名画家留下了传神的肖像照片,杨正新、韩硕、梁洪涛、马小娟、萧海春、吴玉梅等名家都一一进入了他的镜头。何曦喜欢摇滚乐,各类演唱会也是他在摄影上一展身手的好时机。他曾抓拍到了一张让他颇为得意的崔健现场照,画面中的崔健低着头,帽子遮住了他全部的脸,观众仅凭白色帽子上那颗耀眼的红色五角星,就能认出这位摇滚巨星。何曦说,照片中所有的崔健符号都齐了,以至于他那张已经呈现松弛的脸倒是多余的了。而他摄于罗马街头的那幅《老人》令人叫绝。那是他在追随拍摄对象走了好几条街道后的收获。而此次参加九城艺术联展,他带来的作品《初夏》,同样也是在宁静中具有电影般的画面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