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基金是基金公司冲规模的神器,但“打肿脸充胖子”之后难免会有后遗症。
根据Wind资讯数据,《投资时报》研究部对所有基金一季度末的规模变化进行统计,结果显示,整个公募行业资产净值增加4466亿元,按类型来看,货币基金增加6379亿元,股票型基金缩水1102亿元,混合型基金缩水304亿元,债券型基金缩水437亿元。
《投资时报》据基金规模变化,进一步编制出基金公司一季度缩水榜,居前三者都是小公司,依次是鑫元、德邦、富安达,分别缩水48.48%、40.67%、39.76%,它们目前规模均在13亿元以下。
万家位列缩水榜第四,债券基金是其重灾区,缩水额为各公司之最,达57.6亿元。
尽管全行业货币基金规模增加,但缩水榜前十名基金公司中有七家是因为货币基金缩水而出现“滑铁卢”,包括富安达、中银、大成、建信、农银汇理等。
成也货基,败也货基
4月22日,公募基金一季报公布完毕。一季度基金净申购主要来自货币基金。94
只可比货基一季度末总份额为13962亿元,净申购比例高达86.9%。
一季度规模增加的前十只基金均为货币基金。依次为天弘增利宝、华夏财富宝、华夏现金增利E、华夏现金增利A、工银瑞信货币、南方现金增利A、南方现金增利B、汇添富现金宝、华宝兴业现金添利和广发货币B。其中天弘增利宝一季度规模增加3559亿元,增幅最大。
但排在缩水榜前列的,同样是大量货币基金。比如,建信货币缩水116亿元,大成货币B缩水93亿元,长盛货币缩水60亿元,易方达货币A缩水50亿元,嘉实货币B缩水43亿元,大成现金增利B缩水42亿元。
货币基金的缩水使基金公司的总体规模受到拖累。排在“投资时报·基金公司一季度缩水榜”前三名的鑫元、德邦和富安达,分别缩水48%、41%和40%。鑫元旗下只有货基,德邦缩水的2.93亿元中有1.8亿元来自于货基,而富安达缩水的3亿元中有2.19亿元来自于货基。
中银沦陷短期理财
记者注意到,虽然中银货币规模增加131亿元,但是中银基金总体规模却缩水了356亿元,主要原因是中银旗下的短期理财基金全部沦陷。
数据显示,中银理财30天B缩水150亿元,中银理财21天B缩水113亿元,中银理财7天B缩水69亿元,中银理财14天B缩水58亿元,中银理财60天B缩水56亿元。旗下短期理财基金合计缩水446亿元,直接将中银拖进了“投资时报·基金公司一季度缩水榜”第五名的位置。
据了解,中银基金的股东在年底通常有专门的资金可供其“冲规模”,但这批资金显然不是长期“帮忙”资金。中银基金一季度缩水356亿元,幅度高达29.23%。
“收益性和流动性均没有任何优势。”上海一公募人士这样评价短期理财基金为何遭遇大幅瘦身。
与货币基金相比,短期理财基金目前的收益率并不具备竞争力,在各类互联网理财产品抢夺天下的时候,投资者自然有了新的选择。
实际上,短期理财基金与货币基金并无太大差异,只是人为设置了一个固定的封闭周期,流动性上明显逊色于货币基金。同时,大多数短期理财基金在赎回成功之后,到账时间较慢,有的是T+2甚至更长,这与一些已实现T+0赎回功能的货币基金相比,基本没有竞争力。
万家还未走出阴影
万家基金的缩水并不是因为货币基金,而是受伤于其传统优势阵地—债券基金。
万家基金股票型基金缩水16亿元,混合型缩水2亿元,债券型缩水58亿元,货币型缩水11亿元,基金规模已经降至162亿元,缩水34.64%,在“投资时报·基金公司一季度缩水榜”中排名第四。
其中万家岁得利缩水58亿元,该基金成立之初为明星基金经理邹昱管理。在债市监管风暴中,邹昱被警方带走调查,朱虹接手管理该基金。资料显示,朱虹曾经任职于天弘基金,为天弘添利分级和天弘永利的基金经理。2012年1月加入万家基金,现任固定收益部总监。
邹昱被查之后,万家基金规模由第25名降到了现在的第39名。
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全市场272只各类型债券基金2013年平均收益率为0.13%,而万家基金旗下4只债基2013年平均收益为2.09%,超越市场,另外3只去年新成立的债基也都取得正收益。
但这或许正让万家陷入了曲高和寡的魔咒,一些投资者面对还不错的收益,选择的却是赎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