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深沪交易所有关融资融券的最新数据,目前A股融资余额高达3761亿元,其中沪市占大头,融资余额约为深市的两倍。融券在两融市场中的比例依然非常小,占比不到一成。
融资规模持续扩大,分月度来看,近年来从未下降过。去年以来,融资规模除去年5月、今年2月的月度新增余额超过300亿元外,其余月份多为新增100多亿、200多亿元,这与A股不论上证指数还是创业板指数的步调显得很不一致。
以蓝筹股为主体的两融市场,融资规模从去年初的800余亿元以每月增长约200亿元的速度膨胀至今,但蓝筹股群体并无相应涨幅,日渐庞大的融资余额到底意味着什么?
从庞大融资余额的形成过程看,追涨和补仓都容易形成沉淀。目前融资余额最高的是中国平安,达到97亿元。去年1月初中国平安融资余额尚在12亿元左右,股价在2月份达到本轮行情的高点53.27元,融资余额当月同步放大到20多亿元。但之后到去年7月,在连续5个月下跌的过程中,中国平安的融资余额逐阶上升至30亿、40亿元、50亿元;从去年8月起,其连续5个月月线收红的过程中,融资余额又逐阶上升至60亿、70亿、80亿元,今年前三个月月线连续收绿,融资余额则继续突破90亿元,本月一度突破100亿元。
融资余额较大的个股,一大特点是一旦融资额放大,不论后市涨跌,规模再难缩小,包括一些融资交易对个股阶段走势影响显著的个股。比如中国重工,去年上半年融资余额长期徘徊在数亿元的规模,9月突然从不足3亿元暴增到15亿元以上,当月股价也大涨35%,融资盘对股价的推动作用非常明显;之后股价没能继续保持强势,但融资盘依然上升,即便在股价回调时,融资余额再也没低过15亿元,目前近19亿元,股价则没再回到去年9月高点。
可以说,中国平安、中国重工是两融市场的缩影。A股融资余额最大的前五十名,大部分是融资余额持续放大的,这些个股又大部分属于既无热门故事可讲又缺乏业绩想象空间的蓝筹股。
目前A股融资余额最大的前十名,八席是金融股。传统蓝筹股占两融市场大头的局面一直保持着,而蓝筹股融资余额不论大盘涨跌,整体上持续扩大。分析人士认为,这反映了市场上的两种情绪,一是对蓝筹股行情的期待,二是未能盈利的融资盘在等待解套;特别是下跌时反而新增融资余额更大,这种情形明显地反映了市场部分投资者抄底蓝筹股的心理。
如果说行情反复的金融股尚不够清晰地体现市场的抄底心理(股价涨、跌,融资余额基本上都持续匀速上升),地产股融资余额的变动则更加生动。地产股中融资余额最大的保利地产,20个月来的高点即是去年1月份,之后大部分月份股价录得跌幅,但融资余额从去年1月的5亿元,到3月突破10亿元(当月下跌10%),再到今年2月突破20亿元(当月下跌13%),目前为21亿元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