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港通给A股市场带来两大变化
“沪港通”的推出,对于A股市场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带来增量;二是引入变化。增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对于投资者而言,投资标的增加。“港股通”为内地投资者投资不在A股的内地公司、香港地区的上市公司提供了渠道,有助于提升投资者的交易活跃度。基于“港股通”,境内投资者可投资包括恒生综合大型股指数、恒生综合中型股指数的成份股和同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A+H股公司等283只股票。
另一方面,对于A股市场而言,“沪股通”将带来增量资金,但从目前额度来看,实质影响有限。从目前A股市场的数据来看,3000亿元的资金增量相当于A股流通市值的1.5%,130亿的增量流入限额是现阶段标的股日均成交量的16.56%左右,因此,整体影响有限。
“沪港通”对A股市场带来的变化,主要包括A-H股估值差异以及交易结算制度方面可能带来的变化。一方面,由于两地市场证券溢价的问题,“沪港通”的推出将有效推动两地市场的资金流动,证券估值将会更加合理化,A-H溢价将会得到逐步的缩减,但市场产生剧烈波动性的可能较小。首先,人民币相对于港币仍有一定的升值预期,而且试点前期“港股通”的投资者主要为机构投资者,投资风格较为理性,且香港市场现有的投资者以机构投资者为主,投资风格较为理性,香港市场的换手率普遍低于A股市场,因此市场出现剧烈波动的概率不大。另外,从当前到真正实施“沪港通”,仍有6个月的时间,有助于市场进一步消化两个市场价格差异的影响。
另一方面,港股市场T+0的交易制度以及A股市场T+1的交易制度的差别有可能为市场带来套利机会,因此我们认为将有助于推动蓝筹股实施“T+0”的试点,进一步激发A股市场的活力。
沪港通对内地券商影响深远
对于内地证券公司而言,“沪港通”从短期和长期来看,将从业务收入、业务模式和公司战略三个层面产生影响。
一、 沪港通替代效应有限
从机制上来看,“沪港通”为内地投资者投资港股和香港投资者提供沪股提供了便利渠道,一定程度上对QFII和QDII产生替代效应,但是由于“沪港通”在投资范围上存在严格的限制,因此直接替代效应有限,同时从监管层的表态上看,QFII的额度仍有望进一步扩大,因此也不存在通过“沪港通”替代QFII的政策可能性。因此,我们判断认为,“沪港通”仍可带来经纪业务的增量,但是由于总体额度的限制,收入影响有限。以“港股通”初步测算,若在极乐观的情况下,2015年的年均额度达到2500亿元的上限,以香港市场上投资者平均120%左右的年均换手率,万分之八的佣金率计算,则全年佣金收入贡献约为4.8亿元,对整体经纪业务贡献有限。
具体而言,结合“沪港通”的交易机制,以及香港联交所对于“港股通”的投资者的限制,我们认为对于香港子公司具有证券经纪牌照、机构投资者以及高净值客户占比较高的证券公司,具有明显的比较竞争优势。
二、推动经纪业务升级
高附加值研究和产品服务将成为证券公司的重要竞争力。从A股到港股,无论是从投资制度、市场情绪都有差异,且部分港股上市公司在经营地域、盈利方式上与A股上市公司不同,对投资者而言,将带来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对于香港市场和港股的不熟悉,加大了投资者对于证券公司投资咨询服务的需求,推动证券公司加大对港股上市公司的覆盖和研究,满足客户的投资需求;另一方面,投资制度、市场情绪以及经营地域的差异,使投资者面临更多的投资策略选择,事实上也可以为券商的服务产品带来更大空间,带动基于上市公司业态的风险对冲(如进口型和出口型公司)、基于投资制度差异和市场情绪差异的套利策略等产品的研发,为客户提供更多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推动经纪业务的升级和盈利模式的转变。
三、实质性推动券商国际化战略
沪港股票市场交易的互通互联,是继RQFII后两地资金与资本市场产生实质性关联的又一重大举措,因此我们认为对于证券公司而言,其国际化、至少在香港地区的业务战略有了更实质性的推动力。“沪股通”将由香港经纪商提供经纪服务,而内地券商对于A股市场的研究深度和覆盖面事实上更具有竞争优势,同时,“港股通”也要求证券公司应覆盖对港股的研究,因此,我们认为“沪港通”的推行,对证券公司在两个市场的综合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覆盖两个市场的本土化研究能力、研究成果的共享以及客户服务的协同,更有助于证券公司在内地和香港两个市场提升吸引力,开展经纪及其他相关业务。
我们认为“沪港通”初期对于存在A-H折价的非银公司有股价上升的推动力,长期来看,利好在香港已有子公司和综合实力较强的券商。就具体标的选择上,我们推荐中信证券、招商证券、海通证券和方正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