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名誉院长林毅夫在博鳌亚洲论坛2014年会的博鳌对话专场“林毅夫:从西潮到东风”上表示,到2020年—2030年国际上可能有三个主要的储备货币,一个是美元继续维持国际储备货币地位,一个是欧元,第三个可能是人民币。
在回答“有观点认为人民币已经取代了美元在东亚地区成为了最主要的货币,您对此怎么评价”这一问题时,林毅夫表示,人民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或者贸易结算货币确实已经开始,中国是全世界最大贸易国,目前中国的外贸出口当中有大约25%以人民币计价,这反映了前面讲的情形,但是取代美元,这个差距还非常大。
林毅夫认为,美元还是国际上主要贸易结算货币,大约占60%—70%左右,中国从整个国际上来讲占比不到5%。他表示,相信中国还会维持7%-8%的增长10年—20年的潜力,因此大家对人民币的信心是会提高的,这也就是说现在已经有很多国家的中央银行开始以人民币作为他们的储备,这个趋势在增加。
但林毅夫也表达了他的担忧,“如果人民币变成储备货币,甚至有一天取代美元作为国际主要储备货币,这是不是对中国是最好的以及对世界是最好的结果?我认为不尽然”。
林毅夫分析了两个原因。第一,一个国家主权货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其本国的利益跟全球利益之间的矛盾冲突是潜在的,而且作为一个主要储备货币,对这个国家货币政策基本上没有什么约束,任何没有约束的这种安排可能都不是最好的安排。这是长期潜在的问题。
第二,就是即使2030年人民币变成国际主要储备货币之一,到时整个国际储备货币状况很可能比现在更不稳定。既然比现在更不稳定,那时候去做国际主要储备货币,资本账户要完全开放,资金可以完全自由流动,就会经常出现国际炒家炒作的问题,大量流动资金流进国内,就会造成房地产泡沫、股市泡沫,货币急剧升值,出口受到影响。
林毅夫指出,其实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固然非常光荣,但是经济上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所以不管从近期还是长期来看,要开始去思考更好的替代方案。
此外,林毅夫还展望:相信到2020年—2030年国际上可能有三个主要的储备货币,一个是美元继续维持国际储备货币地位,一个是欧元,此外人民币可能会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之一。还有一些小的储备货币,像日元、瑞士法郎、英镑。
林毅夫表示,这样的体系比较稳定。“国际上有一个通行说法,如果有几个主要的储备货币同时存在,相互竞争会导致比较稳定。以国家货币作为储备货币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国家利益和全球利益矛盾。如果几个储备货币之间有竞争性的话,任何货币要维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地位,自己就必须约束。如果不约束,比如说货币超发太多,大家预期他会贬值,就会逃离、抛售,也就失掉作为储备货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