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红利 "宝类"收益持续下降
2014-03-28   作者:记者 韦夏怡/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分享到:
【字号
    年后资金面宽松局面持续,货币基金收益率已步入下降通道。而自跌破6%之后,以余额宝为代表的“宝类”理财收益率仍在持续下滑。业内人士指出,如果取消“提前支付不罚息”,将会显著降低货币基金现在的高收益率情况。
  货币基金的收益中,银行协议存款是低风险、高收益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去年底货币基金收益率的飙升也主要得益于银行协议存款。如果货币基金被迫降低银行协议存款的比重,在今年银行间市场利率下降明显的背景下,其收益结构的变化将会直接降低货币基金的收益率。作为低风险、高收益的货币基金,支付宝人士表示,年化收益一般稳定在3%-5%。相比较货币基金正常的收益水平,可以看出,目前5%以上的年化收益率仍处于一个较高位置。
  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主任王群航认为,协议存款提前支付不罚息的取消,对货币基金的总体影响不大,对个体产品的影响则要具体分析。他指出,这是因为截至去年年底,货币基金中协议存款的平均占比是52%,总体占比并不大。协议存款占比超过80%的货币基金共有5只,其中有3只占比超过90%,包括天弘增利宝(即余额宝),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
  收益下行的态势下,本周汇添富旗下货币基金“全额宝”在微信理财通平台低调上线,成为继华夏财富宝之后又一只登陆该平台的基金产品。打开理财通页面,出现“更多基金”,汇添富基金全额宝就在其中。理财通平台数据显示,汇添富全额宝刚上线时的7日年化收益率达到6.4050%,目前已降至5.8%左右。分析人士预期,由于货币基金的同质化程度较高,互联网客户的迁移转化特征又明显,随着后续产品的陆续登陆,微信平台的流量之争将会日益白热化。
  据悉,根据电商部门对用户性别、平均资产规模、平均年龄、地域、投资偏好等多项指标的分析数据,汇添富认为全额宝的用户群体与微信现有的用户群体更为匹配,并最终确定将其与理财通专属对接。而除汇添富之外,广发基金和易方达基金也正在就与微信理财通的合作进行技术准备,相关产品有望在系统运行稳定后上线。
  “继暂停虚拟信用卡、二维码支付,大幅调低网络支付转账额度后,央行再度表示不允许存在提前支取存款而不罚息的合同条款,这意味着货币基金的政策红利将结束。”钱景财富副总经理、研究中心主任赵江林博士分析指出。此前,基金公司投资银行协议存款享受着“提前支取不罚息”的政策红利,即基金公司在应对紧急赎回情况下,可以提前支取未到期的协议存款,银行仍按原来约定的收益支付利息。协议存款中签署有类似的提前支取条款。
  赵江林告诉记者,“余额宝”们之所以拥有6%左右的高额年化收益,就是由于其所对接的货币基金与各银行间的协议存款交易所致。本属于商业银行的存款被天弘基金获取再存入商业银行后,原本0.35%的活期存款和3.75%的两年期定期存款立刻被抬高至5%-6%左右,货币基金在银行享受着“提前支取协议存款不罚息”的特权,过高的利差价格应是银行拒绝与余额宝等基金交易的主要原因。
  “协议存款与银行存款之间的利差是目前余额宝得天独厚的优势。如果银监会对以余额宝为代表的货币基金实行‘两率一致’,这些产品的收益率将会大降,打击将是致命的。”赵江林表示,近期余额宝年化收益率不断下降,主因是由于市场资金面宽松,与余额宝收益正相关的Shibor走势从1月28日开始下降。但Shibor在2月27日至3月3日出现小幅反弹,而余额宝收益依旧是下跌,或许就是市场传闻的利空因素导致。不罚息优惠取消可能让货币基金在流动性危机时遭遇灭顶之灾。由于货币基金逐日计算投资者收益,如果一笔协议存款在中途被支取,只获得活期利息,这意味着该笔存款实际发生时间段内,协议利率和活期利率中间的差值将形成一个亏损“黑洞”。
  “货币基金今后的发展必将考虑转型。互联网基金可以根据客户风险偏好将部分货币基金用户转化为股票基金用户。互联网金融如果完全依赖货币基金很难继续走下去,提高投资管理能力是核心价值所在,从单一产品变成金融全产品线,可以满足所有理财人群的需要。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刚刚起步,这个市场的所有参与者需要未雨绸缪,做好规划。”赵江林强调。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政策红利或将引领环保企业“转型” 2014-02-24
· 智慧城市加速迎接政策红利 2014-02-17
· 政策红利叠加基本面好转 农业股估值或提升 2014-01-20
· 黑龙江迎来史上最大政策红利 2013-12-27
· 山东鼓励拓展建设用地空间 利用地下空间将获政策红利 2013-12-09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