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至政界高层,下至贩夫走卒,现在都在为同一部剧集叫好,那就是《纸牌屋》。继第一季大获成功后,日前推出的第二季更是好评如潮,它也成为继《越狱》之后在中国引起最大反响的美剧。
《纸牌屋》第二季依然收获了媒体一边倒的好评,有剧评人甚至打出了“《纸牌屋》就是我们时代的莎士比亚”的大标题。 当初《纸牌屋》(House of
Cards)第一季播出时,媒体关注的焦点是它有别于传统的制播模式,并预言一次业界革命就此拉开大幕。去年 12
月,推出该剧的流媒体巨头奈飞(Netflix)公布的研究报告表明,有一半受调查观众会在一周内看完整季,绝大多数观众都欢迎这种一季一推的“饕餮观看模式”,虽说一鼓作气看完的“铁粉”实属少数,但大家都很享受这种无需等待,“想什么时候看就什么时候看”的支配感。甚至在
2013
年年底公布的“牛津词典年度词语”排行榜上,“饕餮观看模式”排名也仅次于“自拍”,占据次席。与此同时,奈飞凭借该剧带来的巨大影响力,去年股票价格一路飙升,涨幅居标普
500 之首,在纳斯达克涨幅也仅次于电动汽车品牌特斯拉,2013 年第四季度的净利润更是翻了 5
倍。 《纸牌屋》第二季于今年情人节上线后,媒体照例给出了一边倒的好评,文化网站 Salon.com 的剧评人丹尼尔·达达里奥(Daniel
D’Addario)甚至打出了“《纸牌屋》就是我们时代的莎士比亚”的大标题。与此同时,媒体关注则转移到了内容本身:由凯文·史派西(Kevin
Spacey)饰演的新任副总统弗兰克·安德伍德、他的妻子 Claire 以及记者 Zoe Barnes
又会遇到哪些戏剧性的阴谋不仅在美国,《纸牌屋》近期在中国也成为见诸报端频率最高的剧集,这自然是呼应中国观众的观剧热情,热度有多高?在买下《纸牌屋》内地播放版权的搜狐视频播放数上就一目了然,第一季
13 集总共有 2000 多万的播放次数,第一季第一集播放数为 600 多万,而第二季第一集上线不到一天播放数就超过 145 万,截至发稿时已突破 500
万次。 各路媒体可以从各种角度解读这部剧集,但主创的视角总是独辟蹊径。在第二季开播前夕,《大西洋月刊》采访了《纸牌屋》的主笔博·威利蒙(Beau
Willimon),在他看来,该剧早已跳脱出传统电视剧的范畴。今年 37
岁的威利蒙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戏文专业,就读大学期间,他曾志愿加入民主党参议员查克·舒默(Chuck
Schumer)的竞选团队,积累了不少政界经验,甚至还为希拉里当过助理,后来他将这些经验搬上舞台,创作了不少精彩剧作。2011
年,根据其舞台剧改编的电影《总统杀局》(The Ides of
March)由乔治·克鲁尼自导自演,获得良好口碑,也为威利蒙带来了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的提名。同年,大卫·芬奇(David Finch)选中他当合作伙伴,将 20
年前的英剧《纸牌屋》从唐宁街移植到了白宫。 《纸牌屋》的主笔博·威利蒙今年只有 37
岁,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戏文专业的他就读大学期间曾加入民主党参议员查克·舒默的竞选团队,后来还为希拉里当过助理。 问:《纸牌屋》第一季全长八小时,不再有集与集之分,很具有革命性,能否谈谈你的思路? 答:如此激进的想法,必须要循序渐进才能为人接受,我现在还不想谈太多,省得弄巧成拙。但我想再次提出那个更加根本性的问题:电视如今还存在吗?我的观点是否定的,同样,电影也已经不存在了。因为我觉得电视和电影的分界现在已经没有了。不妨问问我们自己,什么是电影?如何定义电影?又该如何定义电视剧? 问:但在绝大多数人的观念里,所谓电视剧就是应该分成一集一集的,这是它和电影最重要的区别。相比之下电影更加统一连贯。 答:不妨想想三集《教父》,明白我的意思吗?如果你觉得电视剧就该是长度在半小时到一小时之内,电影就该是一小时以上并且故事有开头有结尾,那我想说这种定义实在太弱了。那完全都是形式、结构上的概念。那就像是十四行诗与俳句,其实并非根本区别。形式不同,但说到底都是诗歌,都为传情达意而存在。如果某部剧集里有一集长度超过了
90
分钟,那它单列出来是不是就算是一部电影了? 再看看除了长度差异还有什么?《纸牌屋》也可以在电影院里播放,在哪里观看并不能决定它是电视或是电影。如今的电视制作早已今非昔比,质量和完成度都不亚于电影,导演和演员阵容不仅不弱,有时候甚至比好莱坞电影都强。对于伴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长大成人的这一代观众来说,不管是电影还是电视,不管是在手机上、iPad
上还是电视机上看,其实都没什么分别。过去我们常相对于大银幕,将电视称为“小屏幕”。可现在不少人家里已经有了 60
英寸的电视,坐在家里独占一整片屏幕,反而比去电影院坐到偏僻位置上更像是看电影。 说回到《纸牌屋》,奈飞了不起的地方就在于他们认识到了,一部电视剧制作出来,如何看、何时看,观众可以主动做决定。有人还是喜欢一集集看,有人喜欢一口气看完,还有的可能要用一年时间才能结束。与其为满足大多数人的习惯而选出一种播放方式,还不如完全让他们自己来决定。这是一种赋予观众权利的大趋势,只要这趋势不变,电视节目的制作和播放形式上就一定会呈现更加百花齐放的景象,以满足人们的各种观看习惯。 问:在奈飞这样的电视剧播放平台上,电视节目是否仍需依靠大牌明星来作招牌? 答:目前可以参考的标本还太少,很难得出结论。但之前播放的《女子监狱》(Orange
Is the New
Black)就没什么大牌,结果却很成功。至于《纸牌屋》,大卫·芬奇和史派西的大名确实裨益良多,但说到底,剧集本身也得对得起观众的期待才行。 从大趋势来看,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大牌加入到电视行列,因为他们也很清楚什么是优秀的剧本,知道哪些项目能最大限度施展其才华,值得参与其中。现如今,电视界这样的机会明显多过电影界。 于是我们又回到了刚才的话题,这究竟还是不是电视剧,抑或电视电影早已界限模糊?其实又有谁在乎呢?我斗胆预言,未来二三十年会有一批明星演员涌现,而他们很有可能一部电影都没演过,只接电视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