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日波幅从0.3%扩大至了2%,但是中国的人民币汇率交易市场却并未成长起来,或者说成长得很不健全。这种不健全最突出的一大表现就是,人民币汇率市场基本不存在对冲力量和对冲交易,也就是说,在人民币汇率市场上,几乎只有多方而没有空方。
央行3月15日宣布,自3月17日开始,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日波动幅度从1%扩大至2%。尽管央行扩大人民币汇率波幅的决策在市场预期之中,但3月份即宣布,着实给市场带来意外惊喜,而这让市场对于人民币最终实现自由兑换有了更大期待。但是,考虑到中国的金融市场环境以及经济转型压力,人民币汇率波幅扩大后,应该着力建设人民币汇率市场,培育人民币汇率市场空方力量,健全人民币对美元定价机制,只有这样,人民币自由兑换才可期。
自2005年实行汇率改革后,人民币兑美元累计升值幅度超过30%。进入2014年,人民币汇率窄幅波动。近期,人民币出现明显的贬值态势,被市场认为是给人民币汇率扩大波动区间做了铺垫。自2005年以来,人民币汇率浮动幅度不断在调整,最初为3%。,2007年调整到5%。,2012年调整至1%,再到如今的2%,一直呈逐步放开态势。10年时间,推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允许境内企业持人民币到境外直接投资、通过RQFII为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提供“回流”渠道,种种措施显示人民币一直在国际化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但是,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与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二者仍旧难以平衡,这也成为金融业界专家关心和讨论的重要课题。人民币汇率波幅扩至2%的“如期而至”,使得人们对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继续推进抱有更多期待。甚至有观点认为,人民币实现完全可自由兑换或许近在眼前。
的确,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中国金融改革与发展的不断推进,自然促发了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加速。然而,我们不得不意识到,尽管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日波幅从0.3%扩大至了2%,但是中国的人民币汇率交易市场却并未成长起来,或者说成长得很不健全。
这种不健全最突出的一大表现就是,人民币汇率市场基本不存在对冲力量和对冲交易,也就是说,在人民币汇率市场上,几乎只有多方而没有空方。而没有多头和空头博弈的市场是一个不健康甚至可以说是畸形的市场。造成当前中国人民币汇率市场此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人民币多年来持续的单边升值行情。数据显示,自人民币二次汇改一来,虽然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会出现阶段性的小幅波动,但是升值的大趋势却始终未变过,不管是在中国外贸有着巨额顺差的过去,还是在贸易顺差逐步缩小而几乎达到贸易平衡的近两年。
另一个突出问题是,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的定价机制不适应人民币汇率市场化要求。近一两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与中间价背离的状况几乎已经成为市场的常态,这其中凸显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市场化程度的严重不足。显然,中间价定价机制应该是央行建立健全人民币汇率市场的重要一步。
应该讲,由于人民币现在还不是完全自由兑换货币,境内和境外市场仍处于分割状态,这样两种汇率形成机制的差异必然会留下更多的风险溢价和隐患。有观点认为,一旦人民币实现可自由兑换,很可能引发热钱大规模涌入,进而冲击国内金融市场。其实,如果人民币依旧维持多年来单边升值的行情,那么人民币完全可自由兑换所带来的热钱涌入的冲击是可预见的。防范热钱涌入最好的方法是,让热钱承担风险。更大幅度的汇率波动,辅以更多的空方力量,更完善的定价机制,将大大提高热钱出入的成本。
当然,汇率波动幅度的扩大,对进出口企业的影响比较大,若无必要的对冲机制,其成本控制会更难。在汇率波幅扩大之后,就意味着企业需要更多地对人民币外汇交易进行风险管理,也鼓励更多企业在外贸中使用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降低相应的风险。寻找金融机构,制定避险方案,成为很多出口企业的现实选择,这无疑会增加企业的负担,但这个成本应是可以承受的。此外,银行等金融机构也应加强对外汇资产的风险管理能力,企业则可通过购买一些金融衍生产品进行套期保值,锁定远期汇率,避免汇率波动风险。而当前可供企业进行套期保值的金融衍生产品并不多,因此,今后这方面的金融创新会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不断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