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发布了2013拍卖业蓝皮书—《2013年中国拍卖行业经营状况分析及2014年展望》,客观分析总结了中国拍卖业2013年的发展状况。其中艺术品拍卖市场企稳,中端拍品成中流砥柱,网络拍卖不断发展……针对蓝皮书披露的艺术品拍卖市场情况,记者走访业内人士,详作解读。
蓝皮书:艺术品拍卖市场在调整中企稳解读:40.78亿美元的总成交额,
2013年中国艺术品市场再占鳌头
蓝皮书显示,2013年,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在调整中企稳,总成交额313.83亿元,较2012年增长11.67%。
来自国外艺术市场数据研究公司Artprice的统计数据也佐证了这种反弹趋势。Artprice的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艺术品市场凭借40.78亿美元的总成交额再次成为全球第一,美国位列第二。中美两大市场为全球艺术品市场贡献了近三分之二的交易额。
对此,河南省书画收藏协会主席胡聚堂对于艺术品拍卖市场相当乐观:“中国的经济一直在向好,从社会发展规律来看,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会不断增加,艺术品市场一定会越来越好,尽管中间会出现一些问题,但市场会在调整的过程中不断成熟。”
蓝皮书:中端拍品维持市场信心解读:市场选择的必然结果
根据中拍协的数据,2013年中国内地艺术品市场上,亿元拍品、千万元以上拍品的成交情况都比2012年有所下降。蓝皮书认为,在2011~2013年的市场调整中,随着艺术消费悄然兴起,中端拍品成为维持市场信心的重要因素。
胡聚堂认为,天价拍品减少、中端拍品兴起是市场选择的结果。“现在很多卖家还持观望态度,好东西惜售,都沉淀在手里;有些优质藏品则在前几年被收入馆藏,不再流通。市场上高端拍品资源减少了,天价拍品自然也少了,这是第一个原因。”
第二,艺术机构更加理性。顶级拍品一般是艺术机构和基金追逐的目标,前几年艺术品市场最火的时候,涌现了一批艺术品基金,出手阔绰,盲目追高,甚至“只买贵的不买对的”,市场上诞生很多高价拍品。“其实里面有泡沫。去年很多基金退出时,当年的天价拍品往往低于买价就出手了。市场的这次调整使很多机构都更加理性,不再过度追捧顶级拍品。”胡聚堂说,“此外,近两年兴起的民办美术馆、博物馆正在扩充馆藏,他们收入藏品很少从投资角度考虑,而是根据文化传承、教育性和自身实力等方面来选择,中端拍品将受到重点关注。”
艺术消费的兴起,也是一个原因。“许多人已经把艺术品看作一种满足精神需求的日常消费,不太在乎它的投资升值意义。相比天价拍品,中端拍品更符合他们的需求。”
蓝皮书:网络拍卖试水者众解读:“呛水”的不少
蓝皮书指出,2013年是中国拍卖行业名副其实的“网络拍卖发展年”。行业网络拍卖成交金额超过200亿,涉及文物艺术品、房地产、土地使用权、无形资产等丰富品类,网拍形式也进一步扩展到了网络与现场同步拍卖。
如今,各拍卖公司旗下的在线拍卖、盛世收藏网等交易平台,甚至淘宝、苏宁易购等大型电商,都开始试水艺术品网络拍卖。在胡聚堂看来,“这是一种必要的探索,让拍卖多一个新渠道,有其积极意义。然而艺术品网拍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很难,不少‘试水’的拍卖行都‘呛水’了,活下来的不多。”
艺术品网拍难,主要制约因素在于艺术品的特殊性。“艺术品真伪和价值的判断,只通过网上图片是不行的,需要去现场亲自看,才能清楚艺术品的状态和细节。”胡聚堂说,“目前国内艺术品市场还不成熟,诚信体系没有建立,人们对于网拍持谨慎态度,网络成交的多是一些低端拍品。”
为增加人们对于网拍的信任度,各个拍卖公司也有应对措施。河南永和拍卖旗下的“永和在线”网站上,就有“收到拍品不满意可7天内退货”的承诺。永和拍卖公司总经理皮伟表示:“永和拍卖从2012年开始进行网络拍卖业务,目前还处在起步和成长状态,网络拍卖的成交额还远低于传统拍卖,不过已经能够维持成本了。网络这一块,一定会坚持下去,毕竟电子商务是未来的大趋势。”
据皮伟介绍,永和的网络拍卖和传统拍卖是相对独立的,“比如春拍征集了1000件拍品,其中有200件小标的,就放在网上拍卖;或者征集了同一个作者的10件作品,其中有几件内容相似的,可以把它们分别放在线上和线下拍卖;平时有人来委托拍卖,又没赶上春拍秋拍,也能在永和在线进行拍卖”。总的来看,网络是对传统拍卖的一个补充。
许多拍卖行也在尝试线上与线下拍卖相结合的形式,比如2013年春拍期间,上海泓盛拍卖将春拍15个专场全部放上网,传统大厅拍卖与网络竞价同时进行。皮伟表示,“未来也会考虑这种形式。这其实和电话委托类似,可以方便那些不能到场的买家,同时也扩大拍卖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