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系互联网金融须“深水作战”
“跟随战略”已落伍
2014-02-28   作者:记者 吴雨 陈雯瑾/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分享到:
【字号

    面对“余额宝们”的金融搅局,传统银行不会坐以待毙,“T+0”理财、基金快速申购、实时到账等服务应运而生。但银行在互联网金融道路上发力后,效果却显得不温不火。专家表示,银行的互联网金融道路要想摆脱进退维谷的境遇,需要提升产品内涵,“深水作战”。

  “余额宝们”步步紧逼

  每一次互联网金融产品的热卖,都牵动着银行家们敏感的神经。眼睁睁看着大量活期存款流出,各家银行坐不住了,顺应潮流赶忙推出自家互联网金融理财新品,“实时提现”“一分钱起购”“银行微信理财”都紧跟互联网理财优势。
  农行年初推出的“天天利滚利第2期”自动理财服务,增加了实时赎回等功能。在新品的推动下,截至今年1月末,网银渠道日均申购资金20亿元,环比提高27.7%。与此同时,工行也于日前推出“薪金宝”,费率全免、百元起购1元追加、T+1天到账。其推出伊始,七日收益率曾一度逼近7%,可与“余额宝们”一决高下。
  尽管银行推出新品也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吸引力仍稍显不足。“天天利滚利第2期”预计年化收益率号称是“活期存款利率的7倍”,但与“余额宝们”超活期利率十几倍的收益还是难以抗衡;而随着流动性紧张局面得以缓解,“薪金宝”收益率一路走低,截至24日“薪金宝”七日年化收益率为5.021%,远低于当日余额宝七日年化收益率为6.147%。
  “银行系‘类余额宝’目前收益率整体偏低。”金融问题专家赵庆明表示,一方面,互联网企业在推理财产品时,利用高收益率抓人眼球,不排除“贴钱”做口碑的可能,高收益率的可持续性堪忧;另一方面,银行“类余额宝”产品本就不属于高收益理财产品,银行不会贸然提升收益率,增加资金成本。

  多数银行选择与旗下基金子公司合作

  尽管银行都在积极行动,但并没有像“宝宝们”一样火热,推出一款售罄一款,而显得有点儿不温不火。有券商银行业分析师向记者透露,银行销售货基的中间业务收入较低,还会减少存款。“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银行对货币基金的推广力度。”
  为此,目前多数商业银行会选择与自己旗下的基金子公司合作,这意味着存款流出后仍可能回流银行。光大银行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分流的银行存款大都以同业存款等形式回流到银行体系之内,就像从左兜掏出来放到右兜。”
  “其实互联网理财产品分流银行存款倒是其次。最大的影响还是抬高了资金成本,这可能也是有些银行发展‘类余额宝’产品动力不足的原因。”赵庆明说,如果不开发,客户很有可能被互联网企业和其他银行夺走,资金和客户都可能流失。这使得不少银行在推进互联网金融时瞻前顾后,进退维谷。
  华宝证券分析师李真认为,余额宝在实现理财功能的同时,还兼顾消费、支付、转账等便捷功能,良好的客户体验是其优势所在。银行在推新产品时,应更多挖掘自身优势,而非紧盯着收益率。“金融机构比互联网企业在投资和风控方面更有经验,这是银行系‘类余额宝’最大卖点之一。”

  “只拼收益、拉客户”太过短视

  赵庆明认为,余额宝依托天弘基金靠相对简单的投资——协议存款,打响了“货币战争”,如果银行也仅靠开发“类余额宝”产品,就想打赢存款保卫战就显得有失水准了。
  “移动金融、手机支付等新产品,整个市场都在争相模仿,仅仅采取跟随战略是不够的。只做表面文章,是舍本逐末,是抢不到先机的。”一家国有银行地方分行人士表示,虽然银行普遍加强了互联网金融模式在传统业务的应用,深化电子银行领域发展,但应对互联网金融的挑战,不改变传统思维,就不能根本解决问题。
  李真表示,互联网平台上庞大的信息数据,可以为银行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提供重要支持。基于大数据的分析,银行机构在互联网金融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也应有所区分,标准化、规模化的服务需求应采取纯线上模式完成,而个性化、定制化服务将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
  “银行在互联网金融竞争中不能操之过急,只是拼收益率、拉客户、揽储蓄太过短视。”赵庆明指出,银行不应在“浅水打斗”,而应“深水作战”,创新更多真正有水平、有内涵的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互联网金融》 2014-02-28
· 模式决定互联网金融命运 2014-02-27
· 互联网金融可提高金融市场运行效率 2014-02-27
· 迎战互联网金融 银理经理"淡定" 2014-02-25
· [经济参考微话题]互联网金融监管宜疏不宜堵 2014-02-24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