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罗兰对于眼下时装界的重要性不可低估,因为他就像一个始终等待挖掘的宝藏。
伊夫·圣罗兰虽然早在2008年就去世,关于他的故事却不断酝酿发酵。早在2010年就有一部以圣罗兰为对象拍摄的纪录片《疯狂的爱》问世,获得了多伦多电影节的国际影评人费比西奖,在影迷中口碑甚好。今年则有两部关于圣罗兰的传记影片问世,分别由加里·勒斯培(Jalil
Lespert)和贝特朗·波尼洛(Bertrand Bonello)执导,皮埃尔·尼内(Pierre Niney)和加斯帕德·尤利尔(Gaspard
Ulliel)出演,于1月和5月登陆欧洲各大戏院。两部电影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圣罗兰的一生的爱恨情仇以及其人与时尚产业千丝万缕的关系,无论是更善于讲故事的波尼洛还是更忠于还原事实的勒斯培,他们的作品势必会重新唤起大众对这位大师的怀念。 时尚圈一直流传着“圣罗兰是真正的大师,而拉格斐是真正的大爷”这样一句略带戏谑的话。话里藏话,既褒奖了拉格斐在商业上的成功,同时也证实了圣罗兰无懈可击的时尚才华。圣罗兰的设计既前卫又古典,他善于利用廓形修饰女性体型,也常从艺术领域汲取敏锐而丰富的灵感,自始至终力求高级女装如艺术品般地完美。在他的手中,蒙德里安的冷抽象派绘画变成了迷你裙,毕加索的和平鸽变成了折纸似的连身裙,充满野性魅力的猎装以及为女装带来革命性变化的“吸烟装”则与黄金时代好莱坞电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时装之外,“鸦片”、“香槟”、“爵士”、“左岸”香水接二连三的推出,也让他在生活方式这片领域大获成功,而由他亲自全裸上阵拍摄的广告,更是堵死了同辈的嘴,截断了后辈的路。 圣罗兰的作品在世时屡屡被媒体抨击为“过于激进”,但不可否认,他是对现代时装发展贡献最大的设计师之一。与生俱来的浪漫气质、对色彩的精准拿捏,加上挑战世俗的内心冲动,他的出世让时尚彻底“活”了过来。由于圣罗兰最初学习的是水彩画,他的色彩搭配新颖夺目,呈现出明亮、轻巧的新气象,给人以前所未有的视觉震撼,“看过他的服装后,有的人大哭,有的人大笑”便是对他的作品最传神的描绘。1998年夏天,法国世界杯足球赛开幕式上,球场变身天桥,300位世界名模身穿YSL时装婀娜走过整个绿茵场地,那一刻近乎史诗般的场面,连上帝都要嫉妒。 真实的圣罗兰隐藏在种种耀眼的才华、魅力与成就背后。2002年,由大卫·特波(David
Teboul)掌镜的纪录片《圣罗兰,诠释时尚大师的一生》(Yves Saint Laurent: His Life and
Times)从某种程度上揭开了设计师性格扭曲的阴暗面,并试图告诉观众,圣罗兰的一生其实充满了悲情色彩。“终其一生,他只爱上一个人,一个令他烦恼的人,那就是他自己。”片中出现了这样的评价。面对机遇、竞争,他不停地折磨自己,2个星期画出1000张设计稿,同员工合作制作出200件样衣。在好作品层出不穷的20世纪七八十年代,几乎离不开药物和酒精,一度有自杀的倾向;到了1990年代,他用药物代替了酒精,已经无法正常行走。每当大秀告终,需要他出来亲自谢幕时,都不得不依靠终身伴侣皮埃尔·贝吉(Pierre
Berge)搀扶着走出来,那摇摇晃晃的身形让时装迷感到心痛。2000年,在接受知名时装评论员凯茜·霍林(Cathy
Horyn)的访问时,圣罗兰承认,自己在床上花的时间最多。 纪录片中有这样一个场景,是圣罗兰在面对记者提问时短暂的交心:最大的缺点是怯弱,最害怕的东西是孤独,最喜欢的男性特质是放纵,最喜欢的艺术家是毕加索,最喜欢的音乐类型是巴赫和19世纪的歌剧,最喜欢的作家是写出了《追忆似水年华》的马塞尔·普鲁斯特,最喜欢的颜色是黑色。了解了这些,或许我们才能更加清晰地理解这位为了引起恋人的注意,故意把自己绊倒的“老小孩”。圣罗兰对于个人作品的看法,也和坊间评价大相径庭,譬如最为经典的“吸烟装”,在过往的时装话题中,人们总是说,这个设计为女性带来了解放之类,其实,圣洛兰并不赞成这种说法。他说:“穿裤装的女人更女性化,而且超越了女性,我不喜欢乔治·桑那套说辞。”他认为时尚就是女性态度的转变,香奈儿和巴伦西亚加都做到了,而他还对时尚和风格做了区分,认为时尚带有哗众取宠的因素,风格则更为纯净。 勒斯培执导的《圣罗兰传》无意对色彩斑斓的时尚行业做过多渲染,相反的,作为一名公开的同志,勒斯培更渴望大尺度地展现圣罗兰和皮埃尔·贝吉的同志情史。他让人们看到,暧昧、害羞、神经质,时时刻刻在意他人的看法,同时又具有强烈自摧倾向的圣罗兰,在不可动摇的情爱关系里面,也有竭尽全力保护情人,使他远离酒精、毒品和不良之人的另一面。
苏珊·特伦(Susan
Train)在为《Vogue》撰写的文章中,给这位设计泰斗留下了一个极佳注脚——“他有着极端化的人格特质,他拥有的很多,失去的更多。”孱弱的身躯、天生的神经质与无与伦比的创造力,这样的结合,让圣罗兰在肉体世界卑微无比,在精神世界却拥有了摧枯拉朽般的力量,他的创作一直拥有着极大的破坏性,正是这种破坏性令他在16岁那年就树立了自己的风格被推荐到迪奥门下,也因为这种破坏性而最后被迪奥扫地出门、自立门户。同样如时尚圈的人们津津乐道的那样:“香奈儿解放了女性,而圣罗兰解放了时尚。” 圣罗兰对于眼下时装界的重要性不可低估,因为他就像一个始终等待挖掘的宝藏。缪西娅·普拉达在回忆起自己在1960年代的时光时说:“我穿着我的YSL套装站在左岸的街角,和周围的人比起来,也许有点怪,但我不在乎,我非常喜欢我的YSL。”而这个被启迪的名单中还可以加入马克·雅可布、唐纳·卡兰、
乔治·阿玛尼以及克里斯汀·拉克鲁瓦等等。我们不知道是否要将卡尔·拉格斐加入这个名单,两个人是青年时期的好友,一个坚定偏激,一个内向而浪漫,后因为美男子雅各·德·巴斯彻(Jacques
de
Bascher)的介入,使他们成为了“不能见的人”。圣罗兰离开人世后,拉格斐没有出现在悼念仪式的现场,但时装迷始终深信,无论是在拉格斐的心里,还是在圣罗兰的心里,彼此的名字从来没有被忘却。 银幕上的圣罗兰 2002年
《圣罗兰,诠释时尚大师的一生》 大卫·特波导演,以多段采访串起了圣罗兰自21岁接手Dior,到如日中天,再到2002年以他名字命名的设计工作室在巴黎马索大街5号摘牌的全过程。圣罗兰在片中被刻画成一个脆弱的天才。 2010年
《疯狂的爱》 皮埃尔·桑顿导演,以2008年圣罗兰逝世、个人收藏亟待拍卖为切入点,由圣罗兰的伴侣皮埃尔·贝吉担任叙述者,追述两人自从1950年相遇至今的生活轨迹。影片温暖感人,是反映时尚变迁的难得影像记录。 2014年
《圣罗兰传》 加里·勒斯培导演,法国新生代美男皮埃尔·尼内主演,电影以50年为时间跨度,讲述伊夫·圣罗兰和皮埃尔·贝吉半世纪的情缘以及YSL品牌的前世今生。此片被83岁的皮埃尔·贝吉所看好。 2014年
《圣罗兰传》 贝特朗·波尼洛导演,围绕圣罗兰职业生涯黄金时代展开,以时装为主题,始于1965年蒙德里安几何色块裙装的诞生,终于1976年俄国风格系列推出,旨在以华美视觉唤醒一个逝去的年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