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节那天我在《前任攻略》和《北京爱情故事》两部电影之间选择了后者。之所以这么选,是自觉遵从这两部电影在海报、预告片等前期宣传中传达的信息——《前任》告诉我“此片献给古灵精怪潮人男女,您这样围着灶台转的孩儿他妈就算了”,而《北爱》说的是“我们老少咸宜童叟无欺还有少少怀旧实乃居家旅游之必备佳品”。好吧鼓起勇气,我们和无数小情侣们一起走进放映厅。 看完电影,身边孩儿他爸默默发动车子,开出好远说了句:“这种一段儿一段儿的电影不好看”。我知道他之所以说“这种”,是因为上一部我俩一块进电影院看的是《私人订制》——基于同样的原因,我认为这部《北爱》绝不算烂片。更何况,我一点也不反感“一段儿一段儿”的形式。那么多好看的电影都是一段儿一段儿的:《真爱至上》、《通天塔》,还有我特别喜欢的《360度》……荡气回肠的爱情总有家国之殇打底,普通人的情深缘浅说多了难免尴尬,倒不如点到为止,见好就收。电影处女作选择这个形式,且段落间衔接自然,足见陈导演是聪明人。 形式之外,评价爱情轻喜剧和都市时装片,我喜欢用“土”与“不土”做标准。土有外表土和内里土。拜国力增长所赐,这些年国产片里外观土的不多,即便有问题也总是出在用力过猛,像亦舒多年前调侃香港土豪的话:“去街市买菜也要戴几克拉的钻戒”。观念的土却往往比外表土更有杀伤力,分分钟把一部制作精良的时装片搞成鸡肋。想想看,一帮现代感十足的俊男靓女,做足了玩世不恭,看破红尘的范儿,最后的最后,纠结仍然是:“选豪宅还是选真爱?”这,是不是有种浓浓的乡土气息? 偏偏这就是《北爱》第一个,也是重要段落的核心戏剧冲突。这么平庸的桥段,辜负了佟丽娅的美貌。而王学兵、余男所在的中年A组,演出的故事更俗套。像性瘾患者一样到处乱睡的丈夫,和老黄牛般忍辱负重的妻子,这仿佛是穷人对富人婚姻生活的典型臆想。五个故事中,只有梁家辉和刘嘉玲代表的中年B组,略有新意略接地气。面对爱琴海夜色,刘嘉玲那句“这么贵的东西,我不吃我心疼”,讲出了些许老夫老妻的真实。 对我这个年龄的观众来说,看《北爱》,无法避免会联想到拼盘式爱情片的前辈——《爱情麻辣烫》。我仍然记得王学兵(是的,那部电影里他还是个普通青年)和女朋友在商场试戴钻戒却脱不下来的尴尬,以及买好了早点却找不回男友家的徐静蕾,迷失在北京90年代的水泥丛林中。那些个人化的,充满趣味的情节也许代表了那个时代的特质,尘埃还未落定,人们的价值观也远不止一个维度。 在《北爱》里,中年王学兵手举烟斗,教育年轻人:“爱情就像鬼,谁都说它有,谁也没见过”。这是微信上大家天天进补的鸡汤段子。可爱情这个东西,不是你调侃一句就能解构。动人的爱情电影,大家也都见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