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中国南北文化都有着较大的差异,无论是风土人情还是地方民俗,都体现出截然不同的个性风格。到了今天,表现在艺术品市场上,则呈北强南弱的态势。
艺术区是艺术品一级市场中的根据地,特别是对于一级市场(画廊业)的发展功不可没。北京798艺术区如今已形成了集聚效应,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进行快速发展。然而,今天的798艺术区面临着一定的发展危机,多重的矛盾如房租高涨以及不断出现的二房东、三房东等问题,导致艺术区内的画廊生存举步维艰,虽然前来观展的人数可观,然而作品成交量并不乐观,地标性旅游观光几乎已经代替了观展者对于艺术品的欣赏。于是,很多不堪重负的画廊选择了离开,而各种工艺品店和餐饮服务业则蜂拥而至。
上海的艺术区情况和北京有着一定的区别,虽然发生的时间大致相近。上海最早自发形成的艺术区是莫干山路的M50,最初也是由画家工作室推动的,随着房租的攀升,最终变成了画廊聚集地。与北京不同,上海的艺术家不喜扎堆,因此早期在M50的艺术家工作室分散度较高,加上上海的艺术区体量都比较小,所以很容易饱和。
艺博会是城市艺术品一级市场交易的集中舞台,从最近几年的情况看,香港巴塞尔已经快速超越内地艺博会,香港成为候选亚洲艺术交易中心的首选城市。
而北京是内地画廊、艺术家集中聚集的文化中心,所以艺博会展位招商一直不错,但据很多参展画廊反馈的消息,销售并不乐观。北京的艺术市场是以大陆收藏家和投资客为主的市场,作为中国最活跃的艺术品交易中心,一方面由于北京可以吸引到非常庞大的艺术家群体,另一方面也由于中国本土富豪的财富在稳定增长并催生出越来越多的新贵藏家,因此有足够的资源将艺博会划分成众多的主题展并使参展内容相对饱满。
上海国际艺博会已经举办了12届,堪称中国大陆地区的老牌艺博会,国际化程度较高,参展商多为国外画廊,但缺乏顶级画廊的参与,使得上海艺博会在丰富的同时,显得杂乱无章。同时每年举办的主题性展览缺乏新意,鲜有可圈可点的地方。这昭示着上海在抢夺中国艺术品交易中心的道路上,还有一定的阻碍。
在北京和上海的发展规划中,我们依稀看到各种文化扶持政策,对搭建艺术品交易平台的愿望跃然纸上,同时在市区范围内规划多个艺术品保税交易区。然而,促进艺术品市场的繁荣,需要在艺术品仓储、保险、金融、运输等环节完成专业配套。同时,保税并不是免税,中国政府在艺术品进出口的税收政策上的羁绊,仍然是打造国际化艺术品交易中心难以逾越的鸿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