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月以来,美国生物制药界掀起了一股IPO狂潮,总共有8家创新型公司携带着未经充分临床验证的技术在资本市场上“兴风作浪”。仅仅上周,生物制药公司经IPO融资规模就已经达到了5亿美元左右。单就纳斯达克市场来看,在过去一年中,生物制药版块的股价飙升了2/3左右。 乐观型投资者指出,生物制药版块在全球后金融危机时代成为新的投资热点,反映出人类健康领域中新思路、新技术、新观念的不断融合进化的大背景。生物制药工程技术难度大,专利门槛高,面对全球老龄化人口不断增加以及迅猛增长的健康需求,这个领域将成为真正的“黄金版块”。 但悲观型投资者认为,生物制药工程科技开发难度大,专业人才非常有限,而非专业人士又很难把握开发流程,特别是本轮上市的8家生物制药公司,他们的核心技术仍然处于试验室开发阶段,尚未得到大规模临床普及。众所周知,生物制药技术在早期阶段的失败率非常高。在大量资金涌入的情况下,很可能成为制药公司和投资大鳄利用IPO捞钱的工具。 以美国DICERNA公司为例,该公司主要采用RNA(核糖核酸,一种遗传信息载体)技术平台治疗遗传性肝病及癌症。上月,DICERNA公司通过IPO融资9000万美元,其股价在发行的第一天就窜升了207%。但据知情人士介绍,DICERNA公司的肝病和癌症治疗技术仍然处于早期研发阶段,只有约5%的可能性成功实现研发。换句话说,如果新药失败,投资者持有的股票很可能在一夜之间变为废纸。 除DICERNA公司外,另外3家新上市的公司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如生产治疗HIV、肝病(乙肝、丙肝)的生物型制剂GILEAD公司;治疗神经性疾病、血友病、免疫系统紊乱的BIOGEN IDEC;从治疗肿瘤化疗引起的嗜中性白细胞减少症的创新型药物起家的美国安进公司(AMGEN INC)等。 难道投资者不明白这些风险吗?失败率如此之高的领域为何能够吸引重金? 实际上,在科学家的努力下,人类已经能够拥有改变基因组合的潜能。通过基因修补和编辑技术,人类在治疗疾病的进程中,可以使健康基因扮演“信使”、“杀手”、“保镖”等多种角色。与此同时,在基因测序技术不断完善、成本不断降低的大背景下,基因重组以治疗疾病的手段距离临床应用已经越来越近。 可以预见,基因治疗手段领域内的专利大战即将展开,同时显示出资本对于这个领域的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