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有生活,后有建筑
2014-01-23   作者:杨婷婷/文  来源:经济观察报
分享到:
【字号

    导语:当一个建筑不关心老百姓的时候,老百姓自然也不会去关心建筑。

    “刚一开始我对日本人的生活并不了解,但是沟通之后,这些困难都是可以解决的。”
    年轻的建筑师赵扬谈起他最近一个项目遇到的困难,作为中国建筑师,他接到一个任务,去帮助日本仙台地区在海啸中失去家园的灾民修建一个村民聚集区,如果用更学术化一点词,叫公共空间。
    这是日本建筑师伊东丰雄发起的一项颇具人文关怀的项目,名叫“共有家园”(Home for All)。建筑师们在日本震后受灾严重的城市陆前高田市、东松岛市等开展了这一项目,而赵扬之所以得以参与这一计划,得益于瑞士钟表品牌劳力士的公益项目“创意推荐资助计划”,这一项目会在包括电影、舞蹈、建筑等领域挑选出一位该领域的大师和一位优秀的年轻艺术家,由前者对后者进行为期一年的指导。
    这一次,赵扬的导师是日本著名的女建筑师妹岛和世。在成为妹岛的“门生”之前,赵扬为了争取这一机会进行了漫长的准备,在亚洲,他有三个竞争者。他准备了丰富的材料,接受了数轮电话面试,直到最后,他被邀请到东京参加与妹岛的一对一面试。经过层层筛选之后,妹岛和世在来自全世界的三名建筑师中挑选了赵扬。
    和赵扬一起参与最后竞争的另外两名建筑师同样很优秀,一位来自墨西哥,现在已经是拉丁建筑界非常优秀的年轻建筑师,另一个人来自哥伦比亚,38岁,也已经有了优秀的作品。而赵扬在此之前,最为人熟知的作品,是他在中国农村所设计的一些新型建筑。
    妹岛和世在此后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她之所以选择赵扬,正在于这个项目有其特殊的难度,它需要一个非常坚强并且擅于沟通的人去做这项工作。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更有趣的原因,赵扬的家乡重庆,而妹岛和世对中国这座江城有不小的兴趣。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建筑本身。妹岛和世在项目开始之初所顾虑的特殊难度,在他们工作开始时得到了验证。
    这个项目要展开的仙台地区,位于日本东北部,经济支柱是打渔业。这里的建筑形态,对许多来自东京或大阪的建筑师,尚且陌生,更何况是一个语言不通的外籍建筑师。
    赵扬起初对这些并不了解,他飞到当地和当地渔民去开会,听取当地居民的意见,才逐渐了解当地人的的性格特点。“他们都以打渔为生,不像东京城市化程度那么高,在地震之前,他们住的都是非常传统的木屋结构的日本房间,他们的生活状态也是非常传统的,我和当地渔民开了三次会,没有一次有当地妇女参加,男人们说他们会转达给老婆的。”
    他对当地了解的加深,是伴随着一个又一个被否定的设计方案。最开始,赵扬做了一个比较优雅的方案,“我本来以为日本人的生活是很精致的”,这是个室内的空间,有一些封闭的区域可以让当地妇女一起做茶或者日式和果子,渔民打渔归来也可以坐在那里面聊天。但当地居民并不买账,因为渔民们不喜欢室内空间,他们更喜欢坐在室外聊家常,这个方案很快就被否定了。
    赵扬又做了另一个方案,他从当地传统的房屋中吸取灵感,利用那些坡度很斜的屋顶,在顶上建造了一个小“阁楼”,开扇大窗保持和室外的连接,渔民可以在上面聊天,女人们可以在下面做茶。但是渔民的反馈依旧很直接,“我们不想爬楼梯,因为脱鞋不方便。”
    妹岛和世把当地渔民的这些意见都转达给了赵扬,也不断地向当地居民解释这位年轻的中国设计师作品的用意。在导师身份之外,她更是沟通桥梁,她的指导方式也是含蓄温婉的,她会以征求意见的方式询问赵扬“这个地方你是不是做的宽了一点,那儿是不是要调整一下角度?”
    在经过了数次的沟通之后,赵扬做出了7-8个不同的方案,最后我们看到的成品,是一个拥有大屋顶但又开放的室内空间,屋顶的坡很大,像是一个庇护所,赵扬解释,“在这里建房子要考虑到当地渔民还是灾民的背景,他们平时一直住在灾区板房里,内心一定很焦虑,这样的设计会人觉得受到了保护”,但在房顶,又有一个三角形的洞,既满足了室外的感觉也符合采光的要求,人们坐在屋子里的时候是一个开阔的空间,可以看到彼此,适合聊天,他们晚上坐在这儿,还能透过屋顶的洞看到星星,“对渔民来说,看星星很重要,这也是他们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这个方案几乎不需要导师妹岛解释,当地居民都很喜欢,就一致通过了。
    整个设计过程痛苦,但在赵扬看来却必须,他引用英国作家阿兰·德波顿的观点“建一所房子一定要给人带来幸福”,他希望建筑是出于普通人的生活而盖,并不一定要凭借精致打动人。
    他在中国的最有名的作品,是在大理帮朋友修的小别墅,正符合他的设计理念,因为他觉得大理是中国迈向城市化的乡镇中极为特殊的样本,“因为大理有外地人,他们讨厌北京或者上海这样大城市的生活方式,他们希望重建生活,考虑怎么过日子和怎么教育孩子。”和日本农村比起来,他觉得在中国农村造房子有更多的可能性,因为所有人都在摸索进入城市化的方式。唯一的区别是,在中国,他需要一直在工地上待着,因为工人们的专业知识还不丰富,他要一直待着保证自己的作品能被完整地建起来。
    而在日本,房子盖起来很快,只花了两个月。他在工地上只待了在3个星期,把画得清楚的施工图交给总承包商,剩下的就全部是专业人士的工作了,“几何维度,钢筋水泥的结构我都不需要操心,说真的真的非常轻松。真正对我提出挑战的是不断对建筑提问题的当地居民,其实只有这样才会有建筑的可能性。当一个建筑不关心老百姓的时候,老百姓自然也不会去关心建筑。”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湖北省支持建筑业打造成万亿产业 2013-12-04
· 英国住房建筑业明显回暖 楼市复苏势头得到巩固 2013-12-04
· 美国公布11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11月份道琼斯经济景气指数、10月份建筑业支出 2013-12-02
· 绿色建筑有望撬动万亿市场规模 2013-11-29
· “短命建筑”浪费严重 2013-10-11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