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火如荼的“打新”热情正在助力融资余额迈向3500亿元关口。当“小散”抱怨“打新”收益比不上融资利率,“大户”正在利用融资融券套现“打新”。随着轰轰烈烈的“打新”潮起,一段时间以来,融资融券作为市值管理的工具功能也浮出水面。
小散:融资融券“打新”获利难
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1月17日,沪深两市融资融券余额为3522.91亿元,其中融资余额已经逼近3500亿元关口,达到3497.47亿元。从过往数据来看,融资余额基本摆脱去年四季度以来的滞胀情绪,稳步前进。考虑到IPO开闸消息释放以来,沪深指数一路下挫,融资余额同期的增幅就显得更加难能可贵。
这都离不开新股申购的热情。深交所融资融券信用交易账户可以用于参与新股申购的规定,让市场演绎出多个利用融资融券“打新”的攻略。最简单的是,将普通证券账户的股票卖出,留出资金申购新股,再通过信用证券账户融资买入回补市值。然而缺点也是显而易见。
“网上申购中签率基本维持在1.5%之内,按照首日涨幅100%来测算,持有100万市值的客户,打3只股,每只占用30万资金,中1只签也才赚3000元。而单只新股需要占用资金5天,以年化8.6%的利率来算,加上交易手续费,单次申购新股的综合成本要0.4%以上。如果担保物是50万,成本就要2000元。”上海某券商经纪业务部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称,测算的结果是,融资“打新”的收益低,且没有保障,还不如去买银行理财产品。
“原本持有100万市值的股票,卖掉50万,融资买入回补市值‘打新’的应该没有。”长江证券某券商营业部负责人称,去年12月以来,指数一路下探,卖出意味着承受亏损,投资者很少做出这样的选择。
“技术流”的方式是根据新股发行时间,在T-3日将全部证券、资金转入信用证券账户,融资买入股票,提高仓位获得新股申购额度;T-1日卖券还款,全部股票变成现金;T日资金从融资融券的信用证券账户划回普通账户,申购新股。
“这种方式只需承受两天的融资利率,是可以节约‘打新’成本,但是这种做法太孤注一掷了。”上述营业部人士表示,从投资者的角度考虑,比较可行的做法是以增量资金通过融资买入提高申购额度,顺势补仓。“股市不景气,投资者观望情绪弥漫,这样做的人也不多。”
“A股有活水注入,肯定是想‘打新’,融资融券也是新工具,但是听营业部的工作人员介绍下来,成本高,风险大,已经断了这个念头。”投资者小张无奈表示。
大户:融资融券套现“打新”
新股发行提上日程以来,各券商营业部以融资融券“打新”为噱头,吸引到不少新开信用证券账户。然而询问的人多,操作的人少。以融资融券为工具“打新”,并不适合一般小散股民。这是否意味着融资融券对“打新”贡献不大呢?业内人士王伟(化名)向记者介绍了另一种操作手法。
“可以套用市值管理的办法为‘打新’提供资金。”王伟称。他向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件实例,某上市公司想通过股权质押的方式获得一笔5亿的资金,召集了5家券商谈利率。“最低报价到了7.5%,但是该券商仍然没能获得这笔业务。因为另一家券商A虽然利率高一些,可是提出除了5亿的资金能够到位外,每个月还能返还上市公司两三万的‘零花钱’。”
“其实券商A就是利用融资融券的方式给这家上市公司做了一个市值管理。”王伟称。所谓市值管理,是指公司建立一种长效组织机制,致力于追求公司价值最大化,为股东创造价值,并通过与资本市场保持准确、及时的信息交互传导,维持各关联方之间关系的相对动态平衡。其涉及的金融方案工具众多,如并购重组、股权质押、回购等综合的投融资方案,股指期货、融资融券、大宗交易等证券交易方案。
具体操作是,券商A把该上市公司提供的股票转入信用证券账户充当担保物,获得授信额度,由券商A提供一部分券供交易人员在当天高点融券卖出,并在当天低点融资买入该证券,了结融券合约。多出的券就增厚了担保物,而达到300%的担保比例,该担保现金就可以自由取出。
“这样的操作可以多次进行,并且由于是滚动操作,‘借新还旧’,还突破了融资融券6个月的时间限制,可以不断展期操作。”王伟表示。
对于资金体量大的投资者,这样的操作手法也可适用于“打新”:将投资者持有的股票市值转入信用账户,既提高申购额度,又可经操作转出现金,如果中签即可申购新股,如果不中签,也可继续操作套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