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国国际收支再回双顺差状态,扭转了2012年“原本向好”的国际收支状况。2014年,在人民币单边升值预期的影响下,国际收支双顺差的状况难以有本质改变。双顺差造成的最直接的结果是外汇储备的继续增加;而外储的持续增加反过来又增加了人民币升值压力,两者已经成为互为加强的因素。
日前,央行副行长、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在接受《财新》采访时表示,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超过了边际成本和边际效益的交叉点,也就是说外汇储备的继续增长是“不合算”的,尤其是考虑到外汇储备投资收益有限,而持有成本持续增加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近日举行的全国外汇管理工作会议亦提出,2014年要围绕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的要求,加快推进外汇管理改革创新;围绕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的要求,加快完善跨境资金流动监管体系建设;围绕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要求,加快外汇管理职能转变;围绕实现外汇储备保值增值的要求,加快完善大规模外汇储备经营管理体制。
外储激增与人民币汇率单边预期
截至2013年9月末,中国外汇储备总额已经达到3.66万亿美元;2012年底的外汇储备规模为3.31万亿美元。
从国际收支表来看,外汇储备主要来自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两类,而经常项目中又主要来自贸易顺差,资本项目中主要是直接投资和其他投资。
以2013年9月末外汇管理局公布的国际收支平衡表数据为例,2013年1月至9月新增外汇储备3500亿美元,其中经常项目顺差为1388亿美元,直接投资顺差1117亿美元,两项相加占新增外汇储备的比重超过71%。
从表面上来看,中国绝对是一个出口大国,但根据一些学者的计算,中国的外汇储备中有大量的套利资金通过经常项下流入中国。“这些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外汇储备,外汇储备从数据上来讲应该是国民储蓄与国民投资的净盈余。但中国并非如此,过去几年贸易顺差中大概60%是流入的热钱。”国际金融问题专家赵庆明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
央行退出常态式干预
分化人民币汇率预期
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为何会有大量的套利资金借路经常项下流入中国?
最根本的原因是人民币单边升值预期,加之国内外利差,资本的逐利本质自然使得资金持续流入中国,当然中国资本项目尚未完全开放是导致外资借道贸易渠道的最主要制度因素。
从当前市场情况来看,市场对2014年人民币走势的预期仍然是单边升值,且国内资金成本正在不断上行,而国外尽管美联储开始削减购债,但其低利率仍然将会长期保持,欧央行甚至可能继续使利率下行,日本同样如此。在这种背景下,无风险套利资金流入压力有增无减。
有鉴于此,赵庆明表示:“化解外汇储备增长过多的根源在于分化人民币汇率的预期,减少央行的常态式干预,在人民币外汇市场上引入做市商制度,这样就可能起到卡住外汇储备增量的作用。”
2013年11月中旬,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十八届三中全会辅导读本》中提到:“未来央行基本退出常态式外汇市场干预,建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央行的常态式干预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在外汇市场上买入卖出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另一方面是央行的开盘中间价定价机制。中间价缺乏连续性一直为市场人士所诟病,也成为市场人士捕捉央行汇率政策的信号。
“在外汇市场上引进做市商制度,做市商的双边报价本身就旨在避免价格的过度波动,而且各家本身都有外汇的资产和负债,它们本身就有维护价格稳定的内在需求和动力。”赵庆明表示,“央行不应该帮助市场出清,只有在特殊时间发挥特殊的干预作用,其他时间应该完全退出,包括开盘中间价的确定。”
只有分化人民币升值预期,实现人民币币值的双向波动,才能一方面有利于降低境外套利资金的流入,另一方面因为汇率的波动,国内居民资产配置中外汇资产必然增加,甚至会使资本项目出现逆差,从而促进国际收支进一步向平衡状态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