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互联网金融服务公司的一种,近年来,在线信贷搜索平台风生水起。2011年,“融360”和“91金融超市”最早成立,去年上线的“好贷网”也不甘示弱,近期与分众传媒建立了全面战略合作。
在线信贷搜索平台下游是有贷款需求的个人,他们通过网站搜索信贷产品,或登记信息,由网站推荐产品。上游是银行、小贷、担保等金融机构及其从业人员,他们发布贷款信息,寻找借款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调查发现,在线信贷搜索平台对下游借款人实行免费服务,主要盈利方式是,以此获得客户需求和个人资料,再向上游信贷员“兜售”获利。除了明码标价,有的网站还面向信贷员展开贷款客户信息竞价。信贷员则将所购买的信息二次转让。
调查中记者还发现,信贷搜索平台向线上用户推荐的信贷产品,定价远高于直接咨询银行所获得的产品信息,部分甚至超出了法定民间借贷利率上限。
盈利模式:出售客户信息
记者以小贷公司信贷员身份注册“融360”,一位工作人员说,网站提供两种业务模式:一是标准模式,登记各金融公司的标准产品;另一个是竞价模式,信贷员可自主描述产品。前者客户信息费固定,每则信用贷款客户信息45元,抵押贷款客户100元;后者信息费起价30元,出价高者,信贷产品显示排位靠前。
“每推荐一则客户信息,系统就会自动从账户划走相应金额。”这位工作人员说。
值得注意的是,竞价针对特定产品,并不挂钩借款人资质。“有点像赌博。”渣打银行一位客户经理叹息,“还不知道借款人收入状况、征信记录,就要支付信息费。”
“好贷网”客服人员介绍,“好贷”不提供信息竞价,而根据客户资质、授信产品、贷款金额、担保方式不同,由后台系统自动生成定价,每条贷款客户信息定价最少数十元,最多上百元。
贷款信息一般包括客户姓名、电话和贷款需求三项。信贷员从在线信贷搜索平台购买到贷款客户信息后,除了通过所在机构为客户办理业务、赚取佣金外,有时也会将信息二次转让,即转给同行,按照贷款金额的一定比例提成。
由于不同机构对业务人员的营销返点不同,有时二次转让信息的获利,比正常办理业务的佣金还高。
一家小贷公司信贷经理说,成功办理一笔贷款业务,佣金约0.02%-0.1%之间,视授信产品和金额而定。而二次转让中,他获得的提成最高曾达到上述上限。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符启林认为,未经借款人授权,任何人无权向他人提供其信息。网站出售借款人信息,涉嫌侵犯他人隐私权。
产品比价:并非最优
记者以贷款人身份向“91金融超市”提供了如下个人资料:上班族,月收入万元,征信记录良好,名下有房产,房龄15年,评估价格约100万元,申请装修贷款20万元。
该网站电话客服未提供任何产品比较信息,而是直接向记者推荐了一款信用贷款产品,月度费率0.75%,按月还本付息,一年费用18000元。客服表示,这是“最优惠的产品”。
记者重申名下有房产,可提供抵押,因此不愿支付高额费用,也不愿按月还本。第二次,客服将记者连线至一家名为“安家世行”的担保公司。一位王姓信贷经理称,“安家世行”提供担保,可向第三方投资人寻求资金,资金来源系个人,月费率3%(折年息36%),按月付息,到期一次还本,贷款期限最长6个月。她特别强调,3%系费率,不是利率。记者也注意到,第三方投资人个人提供借款,属典型的民间借贷性质;上述3%费率,高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的4倍,超过民间借贷的法定最高限额。
记者再次浏览“91金融超市”,其发布的贷款产品信息中,多款利率低于上述两项。
随后,记者咨询多位银行零售客户经理获悉,借款人资质良好,足值房产抵押,可通过银行申请抵押消费贷款,目前利率执行基准上浮30%。
若同样以贷款金额20万元,期限6个月需求为例,“91金融超市”推荐的前述两款信贷产品,息费额分别为9000元(按月归还本息)和36000元(引入担保);而银行提供的抵押消费贷款,半年利息合计7280元,到期还本付息。
截至发稿,记者的注册手机仍不断接到平安易贷、华夏银行、拍卖公司等的贷款营销电话。其中金融机构提供的贷款成本普遍较高,月息0.75%-3%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