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学生艺博会试水市场
2013-12-23   作者:李虎  来源:上海证券报
分享到:
【字号

    第二届大学生(广州)艺术博览会(大艺博)于12月18日下午在广州琶洲南丰国际会展中心开幕,因其规模、作品品质与适宜于家庭消费的售价,从首届开始便成为国内最大规模青年艺术家的集中展示平台。

  799名青年艺术家1963件作品

  本届大艺博来自全国美术院校,以及综合类、师范类高校共104所院校的799位青年艺术家带来了1963件艺术作品,涵盖油画、国画、雕塑、版画、影像、综合材料、装置、多媒体、设计等艺术门类。参展作品中,国内最为知名的9大美术院校毕业生的作品占据参展作品的近7成;本科生的作品占据50%,美术专业博士、硕士生的作品占据近50%。
  艺术博览会是一级市场的重要部分,也是艺术家价值展示与发现的重要平台。大艺博作为最前沿的“价值发现者”,其孵化器的作用尤为明显。参展青年艺术家代表、来自中央美术学院的孙丽莎表示:“我之所以看好大艺博平台,是因为这是一个完全向艺术家免费开放的推广平台,不仅能使我们的创作实现市场价值,而且能使更多的艺术机构认识我们,并发掘其中的艺术人才。”
  主办方大学生艺术网总经理刘颖表示,第二届大艺博的作品在今年4月启动之后,青年艺术家应征踊跃。征集期间,主办方收到近2500位青年艺术家的申请,征得近4万件作品,送展作品数量与去年相比明显增长超过30%,并涌现出许多新颖独特的高品质作品。

  最前沿“价值发现者”

  大艺博的作品实行现场公开销售,因为创作者身份明确、作品品质好、价位较低,2012年首届开幕时曾引发多个买家争抢部分作品的情况。主办方对今年的销售前景也充满信心。对于为何连续两次选择广州作为主办地,主办方华艺文化董事总裁李峰表示:“大艺博是全国性的艺术博览会,之所以选择在广州举办,首先是因为广州这座因广交会而深入人心的中国展会之都,能为博览会提供较高水平的各种配套服务,如场馆、物流等。同时,广东省、广州市的相关主管部门对大艺博非常支持。更为重要的是,广州作为珠三角的中心城市,具备区域的辐射力与影响力,广州及珠三角区域具备开启艺术消费繁荣期的经济实力。”
  本届大艺博参展水平有所提高,华艺文化副总裁黎静表示,大艺博作品的甄选标准是在保持学术性、前瞻性的同时,兼顾可读性与市场,并保证20%体现院校教学探索的作品参展。普遍的观点认为,市场上好卖的作品与具有较高学术性的作品是有矛盾的,因此,博览会要生存下去必须迎合市场的需要,对于这点,李峰也强调:“不能刻板地解读市场,首届大艺博上一些最初被认为具有探索性,不够讨好的作品,最后却被成功地销售出去了,其原因,一是市场对于青年艺术家的态度是宽容的,也是开放的;二是,观念与审美的不断提升,会使市场焕发出新兴的需求。”

  家庭艺术消费影响子女美学观念

  数据显示,中国内地2012年人均GDP达到和超过8000美元的城市近90个,而珠三角有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东莞、惠州这7座城市在列,广州、深圳、珠海更达到发达国家的标准。而研究表明,人均GDP达到8000美元之后,艺术消费即可进入繁荣时期。
  李峰表示,美术作品不同于音乐、电影等艺术形式,美术作品一旦买回家,挂在自己家可能是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乃至传家宝,许多收藏大家的子孙也是收藏家,因为从孩子记事起,让孩子每天抬头看到的是蕴藏文化内涵的画还是LV的包,对于孩子未来很多习惯和审美都有影响。对于艺术品消费而言,美院大学生作品的质量相对来说上乘,又具备较强的投资潜力,这也是大艺博能够在短短两届活动中迅速得到市场认可的主要原因。
  今日美术馆馆长高鹏认为,艺术消费是今年被广泛提起的一个概念。消费型艺术市场不同于现在主流的投资型艺术市场,需要大量的资金、舆论、画家群体来推动,而且市场的成长期也相对较长,消费型艺术市场从概念提出到现在遍地开花,仅用了一年多一点时间,线上线下因为挖掘艺术消费市场的需求已经进入到了争夺优秀年轻艺术家的白热化阶段。而怎样从大学生作品中找到学术性和商业化之间的平衡点,应该是大艺博下一步要努力的方向。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英法艺博会各出奇招应对市场疲软 2012-10-22
· 中外多家收藏机构将齐聚上海艺博会 2009-09-04
· 全国文房四宝艺博会日前在京闭幕 2009-05-15
· 股灾波及艺术:上海艺博会成交下降 2008-09-16
· 顾之骅:上海艺博会今年将提高门槛 2007-01-19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