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涉猎各类收藏的人数多达十万
2013-12-16   作者:廖阳  来源:东方早报
分享到:
【字号

    中国自古以来的收藏体系一般分为皇家、宗教和民间收藏三大块,而民间收藏又多为文人墨客及士大夫阶层所为。1843年上海开埠成为远东地区最繁华城市后,全国各地收藏家相继涌入上海。清末,上海赢得了中国“收藏半壁江山”的美誉,民间收藏亦开始兴盛,“高雅收藏”逐渐变身“平民收藏”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市民文化生活的一部分。1980年代以来,上海的民间收藏有了井喷似的发展,最明显的表现是私人博物馆激增,而中国第一座民间收藏陈列馆便是1992年诞生的三山会馆。
  民间收藏起到了保护民间历史记忆的作用,也是美化生活的一种方式。作为市民文化节十大赛事之一,“市民收藏大展”昨日在三山会馆开幕,这是上海历史上规模最大、参展人数最多的一次民间收藏展示活动,也开启了市民文化节步入冬季的节奏。

  参展藏品达2000余件

  收藏大展由三山会馆老馆“城市记忆”与新馆“藏海留金”两部分共11个展厅组成,参展器物2000余件,时间跨度4000余年。新旧两馆间颇具匠心地搭起了“藏宝阁”式曲径通幽的观展路线,观者需要仔细穿梭于不同楼层,一步步迈入大小不一的展厅,才能将藏品看个完全。
  “藏海留金”偏向于古玩、书画、陶瓷、银器、漆器、钱币、玉器等传统收藏,多为收藏大家所有,其精致华丽程度用高端大气上档次来形容并不为过;“城市记忆”里则遍布了票证、商标、火花、收音机、电视机、电风扇等平民化的当代民间收藏,都是过去或现在人们身边随处可见的物件,生活气息浓厚,多由沪上普通市民收藏家提供。
  在此之前,收藏大展评选百位收藏家及其藏品的标准是,参赛者须是在沪学习、生活或工作的收藏爱好者;须致力于某个门类做专题性收藏;也需是发表过有关文章、书籍或办过收藏博物馆的收藏达人;其报送的展品也需形成规模和气候,达到一定数量。高门槛之外,展览也做了一些平衡,比如向上海区县收藏家做适当倾斜,偏向于挖掘女性收藏家等。此次展览就有13位女性收藏家位列其中。
  本次展览征集之初共计有3000余人报名。因为评选要深入上海各区县,筹展过程中最大的困难也因此产生。“有些区县没有建立收藏网络,少有举办收藏展的经验,全市203个社区文化中心对收藏队伍也没有了解和判断的能力。等于一切都是从头开始。”本次展览筹备者之一、上海市收藏协会会长吴少华笑说。

  市民收藏时代特征浓

  近些年,上海的民间收藏体现出平民化趋势:玩收藏的人数激增,门类越来越丰富,艺术品投资的档次也水涨船高。吴少华介绍,目前上海涉猎各类收藏的人数多达十万以上。
  从展览上看,传统收藏多集中于书画、陶瓷、玉器等艺术品,市民收藏的对象相较而言更丰富,也更多元化。后者并不一定强调藏品的美术、欣赏价值,而更注重保存一段生活风貌,及附加于其上的历史文化意义。其中,票证、老照片、信封、扑克牌等生活用具和用品占了市民收藏的一大类,当这些生活用品因时代的发展而遭淘汰时,收藏便成了它们最后的栖身之所。
  因而,市民收藏的一大特色在于镶嵌了浓烈的时代特征,不少人习以为常的物件如电话卡、交通卡、银行卡等都被纳入藏家范围。这些藏品看起来朴素平常,也似乎没有多少时间积淀上的价值,但“人弃我取”恰恰是收藏界盛行的格言。一些藏品在某些人看来没有价值,却被另一些人视若珍宝,并不能因此低估或忽略它们的收藏价值。另外,上海作为国内对外交流的前沿,也免不了将西洋舶来品如唱片、照相机、打火机、手表等纳入收藏范围,“古今并举、中西合璧”亦成为海派民间收藏的一大特色。
  “市民收藏在于人人都可以玩,传统收藏则十分考验藏家的经济实力及其对藏品的鉴赏能力。”吴少华说,任何藏品都是历史和文化的载体,两者的相似之处在于都对历史文化遗产具保护作用,亦对社会记忆做了传承,其区别在于材质、工艺制作的细微差别。传统收藏的功能主要体现在艺术、经济价值,民间收藏则主要体现于史料价值和社会价值,“传统收藏在经济价值上会比市民收藏高,其在市场上的流通性也比市民收藏广泛。”
  由黄浦区主办的收藏大展将持续展出至明年1月14日。除主会场三山会馆外,分会场壹号美术馆即日起至明年1月3日亦将举办互动展“人间茶·香”以及相关专题讲座活动。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日本铁壶收藏迎小阳春 2013-12-11
· 珠算申遗催火算盘收藏 2013-12-10
· 世界名表收藏四大要点 2013-12-10
· 中国收藏藏家投资转向西方艺术 2013-12-02
· 中国首富王健林的收藏记 2013-11-28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