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分流储蓄资源 银行年末急揽储
2013-11-29   作者:记者 蔡颖/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分享到:
【字号

    年末,银行揽储大战硝烟再起。不过今年有所不同的是,银行存款“外流”明显受到了互联网金融的冲击,比如阿里巴巴、百度等涉足金融领域后,纷纷借网络渠道推出货币基金理财产品,吸引了大量客户的闲散资金进入。
  在此情况下,银行不得不出手应对以保“地盘”,冲“时点考核”,揽储手段除了将存款利率“一浮到顶”外,存款送礼的现象也开始抬头,且不少银行新发行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率一度高达6%以上。

  互联网金融冲击 银行存款压力陡增

  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人民币新增贷款仅5061亿元,创下今年以来新低,与此同时,10月份人民币存款负增长4027亿元。分析人士指出,贷款投放量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派生存款的变动,银行存款压力可见一斑。
  实际上,2012年下半年先后推出货币基金T+0模式、交易型货币基金等创新产品,货币基金的流动性和投资便利性逐步提升;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崛起,以阿里巴巴和天弘基金联合推出的余额宝为代表,互联网渠道为货币基金提供了大量客户,这部分客户的资金迅速脱离传统的银行存款渠道转向电商等互联网理财渠道。
  一位商业银行人士坦言,“现在很多客户都不把银行存款作为储蓄资金的渠道,包括企业都把资金投入到理财产品中,保险公司、基金公司也分流了银行的传统存款。”
  瑞银证券银行业分析师认为,货币市场基金的出现对于银行存款资金造成了直接的压力,因为在货币基金模式下商业银行原有存款客户直接变成了资产管理机构货币基金客户,该部分存款资金来源、流向等完全脱离银行存款的操作过程。
  从银行资金面情况来看,基于年末特殊的时间节点,目前资金市场保持“紧平衡”的态势不会改变,年底资金面仍可能再度紧张,资金利率也将高企。“短期内的同业业务监管预期增强,这可能进一步加剧流动性需求,只要央行的政策基调不变,资金面预计将不会有根本性缓解。年末,银行更倾向于囤积资金,市场融资难的情况将有增无减,因此,提高存款利率和依靠高息发行理财产品吸金都将是银行必备的手段。”申银万国一位银行业分析师对《经济参考报》记者分析称。

  理财产品收益率普遍升至6%

  面对货币基金的冲击,各家银行的普遍做法是提高理财产品收益率,超过6%的产品也不难寻。实际上,“往年股份制和城商行的存款压力较大,因此发行的理财产品收益率普遍偏高,但今年年末,整体流动性偏紧的情况下,国有大行也纷纷提高了新发行的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招行一位理财分析师表示。
  建行的一位理财经理透露,“一般情况下,保本型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之前只有4.2%—4.3%,由于现在揽储不容易,为完成月末和年末考核任务,推出的理财产品收益率会高很多。”其中,明显的跨年发行冲时点的理财产品也不在少数,“理财产品的资金并不计入到存款项中,但如果近期发行的短期理财产品可以在12月31日到期,那么到期的资金会自动转入银行存款,计入存款项,存款增加。”上述招行的理财分析师进一步分析称。
  据银率网数据统计,上周(11月18-22日)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继续抬升,平均预期收益率超过了5%。其中,商业银行发售的预期收益率超5%的理财产品达到353款,预期收益率高于6%的非结构性人民币理财产品为17款。
  与此同时,也有银行在筹谋与余额宝过招。近日,有消息称,民生银行将推出一款新型电子银行卡,该产品预计年化收益率为5%左右,其原理或与余额宝类似。

  利率一浮到顶 违规“送礼”打监管“擦边球”

  在储蓄存款方面,有机构统计表明,目前有超过100家的银行储蓄存款利率已经“一浮到顶”,即存款利率为基准利率的1.1倍。不过,也有银行对存款上浮的客户是有要求的。比如,广发银行广东地区某支行,一年期存款利率上浮10%以后,两年期和三年期存款利率近期也均上浮10%。不过,该优惠活动只针对新存款,如果有两张广发卡,把其中一张卡里的钱取出来存进另一张卡,这种情况是不算的,必须是把其他行的钱转过来,或者现金存款,才可享受。
  有银行业内人士透露,“每年年末都不可避免的有些资金大户在这个时点,在银行之间寻租,造成银行存款利率你高我也高的现象。假设有一家银行存款利率是6%,有一家银行是5.8%,5.8%的银行要么明着把利率提上去,要么就暗着通过其他方法把差值补齐。”
  此外,部分银行开始通过向客户赠送礼品揽储。目前,有银行在网点公示信息表示,新增定存有好礼相送,升级优质客户或者白金客户,即可获赠价值从50元到千元不等的礼品,送米、送油更为常见。
  早在2010年9月,银监会就曾点名批评了6家违规揽储的商业银行,并指出,“违规揽储行为包括一是擅自提高利率;二是采取暗记高息、上套利率档次、有奖储蓄、减免或报销其他业务手续费、赠送实物或现金(包括提货卡、有价证券等)、提供境内旅游、支付客户子女入学费、安排亲属就业等方式变相提高利率;三是向存款中介支付吸储费、协储费、手续费等不当费用;四是借办信用卡、购买理财产品、第三方存管等业务名义向客户返现金、送礼品或购物卡等。”
  “银行揽储送礼的现象不可避免,银行一线员工普遍存在考核压力,这种打擦边球的行为并没有严格的禁令。不过,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今年银行揽储压力更大。投资者在选择时可综合衡量各家银行的产品和收益率是否适合自身需求。”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理财产品中心一位人士表示。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互联网金融来袭 理财选择渐增 2013-11-08
· 银行应以创新迎接互联网金融的挑战 2013-11-07
· 互联网金融分食万亿元银行存款 2013-11-07
· 三马同槽踌躇满志互联网金融 2013-11-07
· 红杉、软银等外资巨鳄纷纷下注 押宝中国互联网金融市场 2013-11-05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