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7月份以来发起式基金批量出现,但这一“利益捆绑”的模式并未刺激出好业绩。数据显示,不少发起式基金业绩落后市场平均水平,募集规模也低于市场平均。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发起式基金营销用意大于实际,投资者选择这类产品首先要明确“利益共担”并不意味着业绩一定高人一筹,有三大标准可供参考。
部分权益产品
收益落后于平均水平
业绩是最好的试金石,发起式权益类基金的业绩优势并不明显。
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11月8日,3只拥有今年业绩数据的发起式权益类基金(包括混合型、股票型),平均亏损1.81%,而今年来权益类产品同期平均收益为7.18%,差异超过8个百分点。
就发起式基金成立以来的业绩来看,部分产品业绩也不敌平均水平。17只偏股型基金中,成立以来收益有11只出现亏损,其中亏损幅度最大的超过25%。亏损幅度比较大的主要是一批指数型产品,目前9只发起式指数型基金,只有1只收益为正,其余全部出现亏损,亏损幅度超过10%的达到3只。
不过,也有一些发起式基金表现不错,如广发新经济自今年2月6日成立以来获得了24.8%的涨幅;华商价值共享灵活配置基金成立以来业绩超过25%。
固定收益基金
噱头成分更大
固定收益类产品成为发起式基金主力,债券类产品收益也不尽如人意。
数据显示,截至11月8日,有今年以来业绩的21只债券型发起式基金平均收益为1%,而同期全部债券型基金获得了2.37%的平均收益,相差1.37个百分点。其中,发起式债券基金表现最好的产品也只获得2.58%的收益,而普通债券基金有4只产品收益超过10%。
包括短期理财基金在内的货币基金表现和同期货币基金表现类似,今年来均获得了平均3.5%左右的收益。
据证券时报记者统计显示,目前有75只发起式基金(A\B\C分开算),其中绝大多数为固定收益类产品,占比达到八成。而这类品种似乎宣传作用更大。一位业内人士认为,对投资者而言,发起式基金将基金公司与基民利益捆绑,更多应体现在权益类产品,而不是在低风险的固定收益产品。
从三角度筛选
发起式基金
从发起式基金运作一年多的情况来看,明确“利益共担”并不意味着发起式基金的业绩一定高人一筹,建议投资者从三个方面考察。
第一,目前发起式基金业绩也出现分化,和选择普通基金一样,需要对基金公司实力、基金经理投资能力等进行深入考察。
第二,发起式基金和普通产品差异不大,因此在产品类别上,要根据市场走势进行选择。
第三,考察发起式基金中,基金公司股东方、高管、基金经理等具体认购数量,从目前发行的发起式基金来看,有些基金经理并未认购这些基金。投资者最好选择“捆绑”力度更强的基金。
上海证券基金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代宏坤曾表示,发起式基金只是发起方式发生了变化,只是基金公司有做好的动力,但是否有能力还是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