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家上市银行三季报陆续亮相。截至9月末,上市银行共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183.52亿元,同比平均增幅约为11%。在备受关注的资产质量方面,不良贷款增幅有所放缓,不过,与之相伴的则是银行普遍加大了核销力度,表面的“繁荣”难以掩盖真实的资产质量之压。
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多位银行业内分析师认为,实际上,今年银行业资产质量下降的压力依然较大,除了加大不良贷款的清收外,核销不良贷款也是银行平滑资产质量表现的重要方式。此前国务院发布的“国十条”和目前监管层的态度都是支持银行多渠道开展不良贷款转让和自主核销,可以预见的是,这一防控不良贷款上升的行动将在第四季度持续并深化。
银行不良贷款余额环比增加
根据各家银行业绩报告披露的数据可见,16家上市银行中,有14家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不良率表现为双升。截至9月末,16家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共达4590.92亿元,较2012年末增569.95亿元。
具体而言,截至9月末,工、农、中、建、交五大行中,除了建行和农行的不良率微降以外,另三家银行不良率都有所上升,从不良贷款余额来看,工、农、中、建、交五大行在第三季度内不良贷款分别增加了55.93亿元、12.9亿元、25.9亿元、17.77亿元、8.8亿元。其余11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商行不良贷款较6月末平均增加额度为10亿元左右。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判断,依然是受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高风险行业企业的经营危机持续发酵,所呈现出贷款无法偿还或逾期的现象也普遍存在,今年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率恐怕将超过1%,这在部分上市银行的三季报中已有所体现。但基于银行资产质量总体风险可控,再加上核销和清收并进,不良率不太可能超过1.5%的水平。
不过,《经济参考报》记者观察到,直到今年6月末,上市银行普遍都在加大拨备力度以抵御不良贷款对资产质量的冲击,但今年第三季度,有11家上市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却在下降。
“第三季度光大银行计提了约10亿元的拨备,然而,期末拨备金额却环比下滑了20亿。我们估计,第三季度中该行大约有高达30亿元的不良进行了核销,力度远超出上半年。尽管大额核销使得期末该行不良率保持在0.82%的低位,但实际的不良贷款生成估计比较高。”长江证券分析师黄飚认为。业绩报告显示,9月末,光大银行的拨备覆盖率为254.73%,较6月份进一步下降了38.1个百分点,且拨贷比也下降至2.1%。
同样,兴业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则从6月末的410.11%下降至9月末的377.83%,下降了32.28个百分点。据浙商证券分析师王剑估算,兴业银行前三季度不良贷款核销力度较大,总核销约46亿元。“华东地区是兴业银行不良贷款的主要来源,公司通过核销、清收、重组等方式,实现了不良率保持平稳。”王剑分析称。
“不良贷款上升较多,并且核销力度加大,由此影响到部分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发生了变化,这也侧面反映出银行的资产质量压力。如果进一步提高拨备覆盖率,那么势必会影响到银行利率增幅的下降。”国泰君安一位银行业分析师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
银行加大对不良贷款处理力度
今年,无论是半年报还是季报中,多家银行的高管都强调了“加强风险资产清收和处置工作”,或是“综合运用呆账核销、重组转化等多种方式,加快不良贷款清收与化解”等。无疑,多渠道核销不良贷款是今年银行业防范不良资产上升的重要手段。
通常银行处置不良资产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采取催收追讨、诉讼等手段依法收贷;二是呆账准备金核销一部分呆账贷款本息;三是通过债务重组、剥离、转化等手段减轻资产风险。前不久,国务院公布的“国十条”也明确提出,支持银行开展不良贷款转让,扩大银行不良贷款自主核销权,及时主动消化吸收风险。
据观察,9月以来各家银行都加大了不良贷款处理力度。9月内,农行通过山东产权交易中心、天津金融资产交易所、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等多地交易所挂牌转让不良资产或者抵债资产;中信银行则在山东产权交易中心转让山东济南汇宝大厦8、9两层抵债房产;民生银行董事会审议通过核销了一笔本息合计约7943.04万的不良贷款。10月22日和10月24日,农业银行又两次举行不良资产推介会,对拟转让的总金额达170亿元以上的资产进行推介。
此外,更有消息称,工行、农行、中行、交行、中信、兴业的浙江地区分行都在向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招标转让不良资产,有的已经成交,有的还在接洽中,共计60多个资产包,涉及企业400至500户。业内多位分析人士判断,今年第四季度,为了冲刺年终业绩、修饰报表,各家银行核销不良的力度还将加大。
10月31日,浦发银行发布公告称,根据第五届董事会第七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公司业务不良贷款批量转让立项报告的议案》,公司已完成不良贷款批量转让工作,本次会议同意列入损失核销审批程序的信贷不良资产核销本金合计为人民币14.8亿元。
资产质量隐患影响估值和利润增长
受经济增速放缓和产能过剩的影响,我国银行业不良贷款规模和不良贷款率持续攀升,真实信贷风险没有得到充分反映。多位业内分析人士认为,截至2012年底,银行业真实不良贷款率在0.95%-1.5%,商业银行账面不良贷款率与实际信贷风险相比存在小幅低估,关注类贷款的账面风险与实际风险偏差最大。
正因如此,银行资产质量问题不被投资者看好,因此,银行股估值仍处于极低的水平。据市场人士测算,目前,银行股估值仅为2013年0.91倍和2014年0.79倍市净率,而其他利率市场化开放的国家,银行股在正常情况下普遍估值都处于1.0倍市净率以上。在此状况下,多家排队奔赴H股上市的境内商业银行发行价正处于纠结状态。
标准普尔最新发布的《中国50大银行》报告指出,“未来几年,中国国内银行的信贷损失可能大幅上升。大型银行和全国性银行虽然在应对中国经济下行方面具备一定优势,但多数规模较小银行的资本水平可能会进一步下降,部分银行的融资和流动性状况甚至会大幅恶化。”
同时,由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发布的《2013:中国金融不良资产市场调查报告》指出,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依然是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较高的行业,其中批发和零售业的不良贷款还会有较大幅度的上升,此外,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教育以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不良贷款规模的增速最快。
与此同时,监管层也不断警示,区域性不良贷款较集中的风险已由去年的长三角地区向山东、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蔓延。
“尽管银行业的利润增速还保持在10%以上,但是今年面对不良资产的处理,以及互联网金融战略的铺开,国内银行业今后的利润高增长还将在一段时间内受到压制,不过,这也将是银行业转型所面临的阵痛,一旦抓住了包括城镇化、小微企业领域以及线上金融服务等发展新机遇,国内银行业还会迎来一轮高速增长期。”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一位研究员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