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电影的“情感异化”
2013-10-31   作者:思郁  来源:21世纪网
分享到:
【字号
    我不喜欢看恐怖电影,但是又免不了会看到恐怖电影。
  这里有一个最为吊诡的悖论,恐怖应该是我们内心深处最为清晰的记忆,而恐怖电影一方面会强化我们的恐怖记忆,与此同时,它又消解了我们内心对恐怖记忆的认知。我们通过恐怖电影了解内心深处的恐怖从何而来,也通过恐怖电影加深我们对未知事物的恐惧。恐怖电影就是这样一种模糊的电影类型,唯一可以确认的就是,看恐怖电影结果是探知自我的心理承受极限。所谓那些全球十大禁片的噱头,大都有恐怖电影的元素,实际上探寻的却是人类如何应对那些突如其来的、令人感到无法忍受的暴力和(生理/心理)虐待。
  这几天跟朋友聊天偶尔说起小时候看过的一些恐怖电影,发现大多数电影回味起来都觉得好笑。也许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加深,甚至观影经验的增多,原本很恐怖的影片反而变得十分温情。童年时候的恐惧是无形的白纸,稍微的血腥和暴力的场景都会带来深深的梦魇。这些恐怖的场景潜入到我们的意识之中,多少年后仍然会以猝不及防的变异形式出现在我们的梦中。
  顺便说一下,说起来非常好笑,现在出现在梦中最为恐怖的画面不是那些小时候看过的恐怖电影,而是我经常梦到的数学考试——最为恐怖的场景反而是最为日常化的场景——这种巨大的反差让我意识到,源自现实生活的恐怖意识持续最为长久,反而那些原本源自未知的恐怖变得逐渐远去,人类最深的恐惧永远源自人类自身。小时候看过一部香港的邪典电影《力王》,一夜之间辗转反侧,无法入眠,那些电影场景已经超出了我弱小心灵的承受能力,那些暴力而血腥的场景一次次浮现在我的脑海里,让我浑身发抖,陷入了梦魇一般的绝望之中。但是前几日回想起来的时候,反而觉得这是一种有趣的经历,又重温那部早期的电影,反而没有了当年的感觉,那种七八十年代香港电影特有的粗粝感暴露了出来,这个时候的恐怖已经变成了重温童年的温馨记忆。
  说起《力王》,这基本不算是一部纯粹的恐怖电影,至少当我们回想起恐怖电影的时候,我们会想起日本和韩国的很多注重发掘心理恐惧的电影,而不是完全依靠大量的血腥,以及对人类肉体的摧残制造的呕吐感取胜的邪典电影。
  一般而言,我们很难把恐怖电影与科幻电影区分开来,电影评论家布鲁斯·库恩认为无论是恐怖电影,还是科幻电影都有助于人的成长,但是方式不同:恐怖片表现我们的潜意识,而科幻电影更关注意识层面。当然,科幻电影也可能是致命恐惧的投射,但是这些恐惧通常来说都率先在意识层面上表达出来,其次才是潜意识。然而,恐怖片“通过魔怪和梦的暗示,将观众引入潜意识的世界,这可能对观众有好处,因为它允许我们检视我们的潜意识。”换句话说,在恐怖片中,我们不得不应付各路逼来的妖魔鬼怪,这些鬼怪要不是源自人类自身的变异,要不就是源自人类对科学的亵渎;而在科幻电影中,我们探索人类的进化或者我们身上巨大的潜能。正是如此,这两种电影类型交相重叠。
  我对恐怖片的认知程度可能更多建立在日韩恐怖电影之上,这是一代人集体的梦魇,我们错过了好莱坞恐怖电影的黄金时期,想想希区柯克的《精神病患者》,库布里克的《闪灵》,就知道这种差距所在。好莱坞很多经典的恐怖片都产生于上个世纪的冷战时期,随着冷战对峙的结束,这种电影类型一度衰落。而日本和韩国的恐怖片进入了一个黄金时期,出现了众多经典之作。
  现如今随着众多小成本恐怖片的短暂复兴,这种电影类型又进入了好莱坞电影的视野之内——恐怖片起源于十九世纪晚期维多利亚时期的哥特小说,正因为携带应该和欧洲传统,才不被认为是标准的好莱坞类型——在过去的10个月里,有四部制作成本不超过2000万美元的恐怖电影收获了超过8500万美元的票房。他们分别是《妈妈》、《人类清除计划》、重新制作的《鬼玩人》,以及《潜伏2》。此外,今年一月份上映的另类爱情喜剧电影《温暖的尸体》、布拉德·皮特出演的《僵尸世界大战》也都收获了过亿的票房。还有众多美剧也开始涉猎恐怖题材,各大电视台纷纷推出了自己的恐怖剧,NBC的《汉尼拔》、新剧《德古拉》,A&E的《惊魂序曲》,FOX的《杀手信徒》,Showtime的新剧《低俗怪谈》(2014),经典恐怖片《驱魔人》和《美国精神病人》也在准备被搬上荧屏。
  众多的恐怖电影,涵盖了不同的类别。一般而言,恐怖片主要分为三个类别:怪异恐怖电影,包含吸血鬼电影、幽灵片、神鬼片、魔法片和身体恐怖片等;第二种是心理恐怖片,如迈克尔·鲍威尔的《偷窥狂》(1959)、希区柯克的《精神病患者》(1960);第三种是大屠杀电影,如大逃杀系列,电锯杀人狂系列,电锯惊魂系列等等。一种很有意思的现象在于,现如今恐怖片的复兴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冷战时期的那些经典系列的翻拍,这种翻拍所制造的复兴能够坚持长久,还是说只是一种短期的幻想?还不得而知。不过,我们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恐怖片复兴是迟早之事,因为归根结底,恐怖的不是电影,而是人类共通的情感。
  在我的记忆中,恐怖电影只是一种传递某种残暴影像,制造某种情感畸形,挖掘内心恐怖意识的媒介。我们所有的恐怖源自自身情感的折射,我们恐惧的不是电影,不是异化的影像,而是异化的同类。电影评论家罗宾·伍德曾经分析这种电影类型,大意是说恐怖电影因为联系着我们的潜意识,因此可以表达其他电影类型所压制的内容,这才是它长盛不衰的根本缘由。
  在这样的语境下,我们就可以解释观看电影《沉默的羔羊》或者美剧《汉尼拔》的心态了:我们为何如此痴迷于一个温文尔雅魅力非凡的食人连环杀手呢?因为在汉尼拔优雅自如的仪态和渊博学识的背后,是人类对他者的恐惧,也是人类对另外一个自我的痴迷。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调查显示:韩国观众夏季最爱看恐怖电影 2007-06-29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