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本周的会议将在北京时间31日凌晨结束,议息声明将随即发布。目前投资者和各大机构的普遍预期,这周的会议不会有任何重大决定。
美联储年内或不出手
“目前,美联储对短期财政政策风险的担忧暂缓,不过我们预计本月FOMC会议(10月29-30日)并不会开始削减QE。”瑞银发给上证报的一份最新报告称。
报告指出,一些关键的经济数据要到这次议息会议后才公布,美联储本月并没有足够的经济数据和基本信息,去准确评估当前的经济运行状况。同时,财政政策僵局的隐患依然存在。
国际评级机构DBRS在发给上证报的一份最新报告中指出,尽管美国两党前不久就预算问题达成短期协议,但该机构依然决定维持对美国信用评级的“负面观察”。报告指出,受到政府关停拖累,美国今年第四季度的GDP增速将放缓,由此很可能促使美联储延后其缩减债券购买计划的行动。
美国预测机构宏观经济咨询公司估算,16天的停摆,已让美国四季度的GDP增长损失约0.3个百分点。标准普尔的看法更悲观,预计此次政府停摆将拖累美国GDP增长约0.6个百分点,约合240亿美元。多数分析师预计,今年美国经济的年增长率将不高于2%。
不仅是本次会议,今年12月份的年内最后一次美联储议息会议,预计也不会有任何动作。高盛提供给上证报的报告称,美联储12月份缩减QE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但可能性“不大”。中金则认为,除非两党能在年底前就财政问题取得更多的共识,或者就业市场出现明显改善,否则12月份QE减量出台的可能性小。
新兴市场资产短期受益
瑞银的美国研究团队预计,美联储首次削减QE的决定,可能推迟到2014年一季度做出。在9月份的会议上,美联储出人意料地顶住压力,没有如期启动QE退出,这也彻底打乱了外界的预期。
其他一些机构也有类似的看法。中金认为,如果财政方面的不确定性重新高企,会影响美联储对经济前景的判断,那么QE减量的时点也可能延后至耶伦上任后的明年3月份,而且QE减量的节奏也可能比预期慢。
美联储继续坚守QE,对之前因“退出担忧”而遭受重创的新兴市场可能是好事。
目前的情况是,外界对于美联储推迟QE退出的预期升温,这可能意味着,“热钱在新兴经济体到处流窜的情形可能会延续下去”,大华银行经济财政研究部高级副总裁、高级经济师全德健这样告诉上证报记者。
瑞士信贷中国经济学家陶冬29日对上证报记者表示,美联储推后QE减量的时间,会压低美元并刺激资金寻求增加风险资产的权重,“这对全球金融市场尤其是新兴市场是好事情”。
中金公司也认为,新兴市场将是QE减量推迟的短期受益者,新兴市场资产将获益。一方面,QE减量推迟将缓解新兴市场资本外流压力,9月初至今海外资金持续流入新兴市场;另一方面,美联储资产购买行为继续压低美债收益率,缓解全球融资成本上升的压力。
中国货币政策迎拐点?
不过,美联储延长QE带来的“意外惊喜”,对新兴经济体也并非全是利好。
“最终QE减量会导致资产价格调整,投资者应特别关注由此带来的市场风险。”中金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提醒说。
在印度等国家,美国继续印钞只会让通胀问题更加棘手。29日,前IMF首席经济学家拉詹领衔的印度央行宣布连续第二个月加息,以遏制在亚洲最高的通胀。
对于另一大新兴经济体中国,美国延长QE的因素也备受决策者关注。近期多方面的苗头似乎显示,中国的货币政策走向日益与美国“貌合神离”,开始“稳中趋紧”。
全德健指出,在外部货币环境保持宽松的背景下,中国也会面临类似热钱流入的问题,尤其是在中国经济好转和下一轮改革期许的推动下。由此,中国的房价、人民币汇率等可能也会受到支撑。
针对近期银行间市场资金再度吃紧和央行一度暂停逆回购注入短期流动性的状况,全德健指出,这可能是中国央行“对热钱流入的警惕以及为下一轮金融市场改革打出的信号”。
在ING银行亚洲首席经济学家蒂姆·康顿看来,当前美联储和中国央行看似相悖的政策立场,反映了两大经济体不同的周期性增长状况。他猜测,中国最近的银行间利率上升,可能是对于最近公布的房价大涨的某种反映。
瑞信的陶冬指出,在美国保持宽松的同时,中国的货币政策在趋紧。“人民银行的政策基调似乎是,在稳健的名义下缓慢抽紧,这段时间SHIBOR上扬就是一个例证。”陶冬说,“不过央行出手温和,今天象征性地注入一点流动性,来缓和市场恐慌。”
撇开央行的技术层面操作不谈,陶冬认为,“中国货币环境的拐点已经出现”。“人民银行是世界几大央行中第一个回收流动性的。这在短期内对经济、市场和房地产影响不大,但是总有一天它们会感受到。”
但分析人士也指出,未来即便中国货币政策趋紧,短期应不会有加息等太激进的措施出台。“从今早央行小量的逆回购操作可看出,趋紧的政策动作不会太明显,如加息等。央行会倾向调节流动性的‘量’,会把钱管得比较紧。”全德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