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区入驻银行静候分账新政
2013-10-29   作者:夏冰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分享到:
【字号

    10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一个月。这个意义不亚于在深圳设立特区的自贸区,其运行一个月以来,引起高度关注。
  “自贸区挂牌近一个月,共接待企业、个人咨询和办理近三万人次。”这是上海市长杨雄在10月27日的第二十五次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新闻发布会上透露的数字。另据了解,目前已有8家中资银行、5家外资银行进驻上海自贸区,4家期货公司在自贸区设立相关的风险管理子公司。此外,作为保障,国庆假期开始之前,有关上海自贸区的政策就已密集出台。
  不过,自贸区内各类企业热盼细则出台,有银行人士称,目前分账核算系统尚未获批,仍需等待,自贸区内银行暂时无法开展自贸区新业务。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的陆续推出,引发全球关注。对于自贸区这一先有概念、再有论证的政策红利试验区,其政策的出台和制定过程则是对现实、理性的回归。

  各项政策密集出台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国庆假期开始之前,有关上海自贸区的政策就已密集出台。最先公布的政策是在挂牌当日被推出的上海自贸区“负面清单”。负面清单是上海市政府方面制定,国家商务部、发改委只是负责“指导、支持”。
  在“负面清单”公布的同期,上海自贸区总体方案、六大开放领域、管理办法、外商投资企业备案管理办法、境外投资开办企业备案管理办法等各项政策陆续公布,让市场的眼光更多聚焦到上海自贸区上。
  9月29日,文化部、银监会也下发通知,明确了对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的若干工作细则。同一天内,证监会、保监会亦下发系列支持期货证券业和保险业自贸区建设的政策。
  此外,《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由于上海自贸区涉及发改委、商务部、一行三会等大量监管主体,因此相关政策的起草、论证和拟定过程必定有复杂的政策博弈过程,自贸区管理的细则出台缓慢亦凸显出政策博弈之困难。
  尽管月底有政策出台的预期,但眼下关于自贸区的许多具体政策仍在辩论中。上海市市长杨雄近日也在公开透露,“负面清单”今后还会逐年调整。

  政策落地系关注焦点

  政策出台后,如何落地,也是各类企业重点关注的问题。比如,证监会此前发布的《资本市场支持促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若干政策措施》显示,证监会支持区内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开展面向境内客户的大宗商品和金融衍生品的柜台交易,允许符合条件的区内金融机构和企业按照规定开展境外证券期货投资。
  依托上海自贸区搭建境内外衍生品交易双向平台,无疑是期货公司的当务之急。政策公布之后,国内不少期货公司开始咨询、研读上海自贸区内的各项改革政策,探讨和畅想可以在自贸区内开展的各种创新业务。不过,具体怎么执行、业务创新如何推进还需要等待政策细则的明朗。
  “证监会的文件中,没有明确自贸区内的期货公司营业部是否可以代理境外期货业务,或者代理境外客户参与境内期货交易。此外,很多有套保需求的境外实体企业尚未进驻自贸区,目前在自贸区设立期货营业部的意义还不太大。”国内某期货公司市场营销部相关人士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目前保监会出台了八大举措支持自贸区建设,但可以看出,举措中出现频率最高词语就是"支持"。”上海财经大学保险研究所所长粟芳日前接受媒体时公开表示,但其具体做法、具体支持措施还没有。所以八大举措可以说是保监会对支持自贸区建设所作出的表态,而究竟如何做,怎么做还需要政府部门继续出台一系列更有操作性的政策。
  此外,目前出台的各项政策,大多被认为缺乏实质性的突破。例如,在银行开放方面,尽管已经有十余家银行获批在上海自贸区成立分行或者支行,但这些银行想要正式开业,为那些涌向自贸区的企业提供自贸区外还没有的金融服务,还需要等待各种具体细则的出台。目前一些针对上海自贸区的政策缺乏细则,尤其在金融改革的进程方面。而在自贸区被寄予厚望的金融改革(利率市场化、资本项目可兑换)实际上存在资本套利的风险。
  因此,更实质性的政策被寄予了希望。
  上周,备受关注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进口税收政策终于浮出水面。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三部委于10月15日对外公布了《关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有关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内容涉及进口飞机增值税率、加工后转销内地征收进口环节税和减免生产企业所需的机器、设备等货物的进口税以及设立保税展示交易平台等方面。
  另一方面,记者获悉,央行针对上海自贸区的金融方案细则已于前期完成审批,将于近日择时公布。据悉,方案在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利率市场化、人民币跨境使用、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四个方面,都将出台实质性的具体举措。但从整体方案来看,央行仍按照风险可控,稳步推进的原则,推进创新举措。

  上海自贸区13家入驻银行万事俱备 只欠分账核算细则东风

  10月29日自贸区“满月”之际,已有8家中资银行、5家外资银行进驻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
  一位自贸区内银行相关负责人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银行都准备好了,只是分账核算系统没有批下来,新业务做不了。”因此,上述金融机构在自贸区内的经营业务与区外别无二致。
  不过,进驻自贸区的热情依然高涨,中、外资金融机构依然积极申请。
  对此,上海市长杨雄在第二十五次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新闻发布会表示,“现在我要让大家关于金融服务的激情冷一冷,金融服务更多是促进贸易,而不是服务金融机构。”

  静候分账新政

  “国有银行都应进驻上海自贸区,在未来全面放开自由竞争的背景下,最早适应的银行一定会是最获利的银行。”上海财经大学世界经济与贸易系副主任、上海自贸区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波在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时指出。
  “最获利银行”散发诱人气息,中、外资银行热情高涨。上海自贸区挂牌当日,工、农、中、建、交、招商、浦发、平安、花旗和星展共10家中外资银行宣布自贸区分支机构成立,10月期间,汇丰、渣打、恒生银行也纷纷宣布成立自贸区支行。
  不过,中、外资银行在自贸区挂牌一个月期间,其自贸区分支机构的经营业务与自贸区外别无二致,交行、浦发、上海银行回应《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银行静候分账核算系统获批,还盼细则早日出台。
  由于自贸区是在 “境内关外”,居民、非居民以及区内、区外企业仍可在这些银行办理业务,但将实行分账管理,以保证居民与非居民的账户有隔离,不会在关内关外随意划转。存量客户和新增客户仍可以办理业务,但是技术系统将自动识别分账管理。因此,分账系统是银行入驻自贸区的重要条件。
  “相关账户的操作管理、监管要求、数据报送都有区内外隔离的特殊要求,系统要量身定制。”交行副行长钱文挥此前表示。
  “其实银行都准备好了,只是分账核算系统没有批下来,新业务做不了。”一自贸区内银行相关负责人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挂牌之初,各家银行已经规划好了自贸区分支机构的发展策略,浦发银行上海自贸区分行除设立基本职能部门外,还设立了离岸业务中心、航运金融部、贸易金融部和财富管理中心,重点服务文化产业、融资租赁、航运及大宗产品贸易。
  交行上海自贸区分行由总行直接参与管理、考核及资源配置,日常管理由上海市分行负责。上海自贸区分行将在系统建设、资源配置、业务授权等方面加大创新力度,全面对接区内业务发展,实现各项业务先行先试。
  平安银行上海分行副行长李数光曾在一场论坛上展望自贸区,在金融配套产品方面,自由贸易区前景无限,金融机构纷至沓来将成为必然。具体到业务,李数光介绍,银行可以提供包括离岸金融服务、供应链融资服务、国际贸易融资产品、跨境人民币融资、离在岸联动产品、保险和综合金融服务。

  进驻热情不减

  汇丰、渣打以及恒生银行陆续进驻彰显自贸区对外资银行的吸引力,上海银监局局长廖岷9月29日在“上海自贸区说明会”上,也曾做出“一旦试验区方面接到外资金融机构的申请,将按照统一的标准和流程进行处理”的表态,令更多外资银行对自贸区的态度由观望转为期待。
  上海财经大学世界经济与贸易系副主任、上海自贸区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波认为,外资行加入上海自贸区自由竞争是好事,但前提是必须放松对它们的限制,同时进入门槛不应太高。
  “没有必要设定过高的准入门槛,如果大部分在华外资行进不去,谈何自由竞争?不竞争我们就失去了自贸试验区的意义,必须百家争鸣。”陈波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同时,一旦准许外资行进入上海自贸区,必须给予它们与国有银行平等的待遇,不然上海自贸区的试验效应就不强了。”
  中资金融机构的进驻愿望也非常强烈,上海农商行行长侯福宁曾在9月29日上海银行同业自贸试验区业务媒体恳谈会上表示,已经向监管机构申请升级自贸区已有支行,此外根据分账管理独立核算的要求正积极完善系统建设。
  “农商行若加入自贸区得有自己的特色,我们关注自贸区涉农领域,计划在农产品交易上加大投入力度。”侯福宁说道。
  招银租赁总裁郭光在恳谈会上表示,招银租赁也已申报在自贸区中成立专业子公司。他指出进驻自贸区为实现三个目标,“国际化,中国的金融租赁企业国际化是非常重要的目标;专业化,使我们的航空航运更加专业,在国际市场上增加竞争;差异化,希望通过自贸区设立子公司,提高国际化、专业化,最终实现差异化。”

  金融改革何时破题

  对于中资银行而言,自贸区进驻成功只是一个开端。据 《人民日报》报道,中国银行上海分行行长助理周和华指出,自贸区分行可以为自贸区内的企业和个人提供怎样的服务,这才是关键。
  周和华谈到,风险控制仍然是自贸区分行的重要任务。他分析说,中国银行有很成熟的海外运营经验,但是,也同样面临挑战,因为进入自贸区的分行擅长国内业务,并不擅长国际业务,分行依然面临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法律风险和洗钱风险。
  “随着业务的逐步展开,问题也许会不断暴露。但是,各种措施也将会不断改进,这就是试验的意义。”他说。
  高盛高华近期出具的研报指出,业内专家预计央行将在今年10月底或四季度发布针对自贸区金融开放的政策指导意见。
  “他们预计可能选择已在自贸区注册的几个企业(以及几个与之经营相关的银行)先行先试,即可能获准内地与自贸区之间的业务相关的资本开放,如果成功,则企业/银行的数量有望扩大。利率市场化可能通过浮动利率产品等金融机构产品创新的方式自下而上逐步推进。”高盛高华研报指出。
  不过,就在10月27日下午,第二十五次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举行了新闻发布会,上海市市长杨雄在回答境外媒体记者关于自贸区金融改革的问题时,相对保守。
  彭博社引述杨雄的话说:“现在我要让大家关于金融服务的激情冷一冷,金融服务更多是促进贸易,而不是服务金融机构。”
  杨雄称:“金融改革涉及四大方面,将会适时逐步推出”,此外,他表示,“在国务院批准方案里,对金融改革有明确的内容。一是资本项目的开放,二是人民币的跨境使用,三是金融利率市场化,四是外汇管理体制的改革。至于具体措施,国务院会审时度势适时逐步推出。”

  4家期货公司入驻自贸区 原油期货将推进

  距离9月29日上海自贸区挂牌一月,相关细则静待出台。可以预期的是,借力自贸区发展的重大机遇,期货业务将不断被放开。一方面,期货创新业务盈利模式尚在探索之中;另一方面,已有期货公司积极布局,对政策利好的兑现充满信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原油期货将依托上海自贸区推进。此外,目前已有广发期货、海通期货、宏源期货和申万期货在自贸区设立了相关的风险管理子公司。

  自贸区内探索原油期货

  9月29日,证监会发文称,拟同意上海期货交易所在自贸区内筹建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具体承担推进国际原油期货平台筹建工作。依托这一平台,全面引入境外投资者参与境内期货交易。以此为契机,扩大中国期货市场对外开放程度。
  “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类大宗商品,原油期货一直被市场所期盼,但由于现行的市场制度跟不上而迟迟未能推出。”英达期货机构部总监张海明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自贸区内筹建独立的国际能源交易平台,既可以避免外汇制度、市场监管等方面的束缚,还能借力改革,利用制度创新的灵活度。”
  国泰君安金属及能源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鹏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自贸区的资本项目自由兑换、允许境外企业参与商品期货交易等制度安排,为原油期货的更快推出提供了机会。”
  不过,李鹏认为,原油期货不会很快推出。“一个关键的问题是部门的协调,如物流业的重新设计及相应的行业监管的变化;另一个问题是负面清单的限制,自贸区对外资机构参与缺乏审批权。虽然交易制度容易,但短期推出仍有难度。”
  李鹏指出,此次证监会就“目前境外期货交易所不得在我国境内设立或指定商品期货交割仓库”的明确表态,意味着伦敦金属交易所在自贸区设仓库短期难以实现,也预示着未来原油期货大规模参与的可能性不大。当然,资金也可通过其他途径参与交易,业内目前关注的焦点在于资金的合法流入。
  对于自贸区方案提出的 “探索在试验区内设立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和资源配置平台”,开展能源产品、基本工业原料和大宗农产品的国际贸易,张海明认为:“从长远来看,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金属消费国,以融资铜为例,市场需求巨大,期货业对外开放将进一步提升"中国价格"在全球商品定价体系中的地位。”

  四家期货子公司进驻

  虽然相关细则尚未出台,但包括首批的申银万国智富投资有限公司在内,目前已有四家期货子公司进驻自贸区。证监会消息,广发期货、海通期货、宏源期货和申万期货在自贸区设立了相关的风险管理子公司,并支持区内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开展面向境内客户的大宗商品和金融衍生品的柜台交易。
  张海明认为,“风险管理公司的设立有一定的市场需求,前期的业务内容如仓单服务、合作套保等属于传统业务范围,目前的盈利模式还不清晰,由于相关配套制度欠缺,行业发展还面临一些困难。而具体做法还不明确,后期的业务发展是否会在传统制度上有所突破,还需要等待相关细则的出台。”他称,“我们主要还是在观察政策面的变化。”
  包括已经入驻上海自贸区的期货公司在内,目前期货业最关心的问题就是政策利好何时兑现。对此,李鹏表示,“与预期相比,目前来看,上海自贸区方案的政策支持力度要小一些。虽然已有部分期货子公司进驻自贸区,但未来能否吸引更多期货机构入驻还不确定。”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上海自贸区将迎新一轮政策高峰期 2013-10-29
· 上海艺术市场巧借东风:自贸区首拍下月举槌 2013-10-28
· 上海自贸区注册企业排长龙 分析称抢注公司难牟利 2013-10-27
· 上海自贸区进口税收优惠政策落地 专家称力度小 2013-10-25
· 天津滨海新区申报自贸区获批希望很大 2013-10-22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