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工行、交行、兴业、浦发等首批试点银行的首款自主理财管理计划上周已公开向公众募集后,10月22日,在资产配置端,专供银行理财管理计划投资的理财直接融资工具,也在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的理财直接融资工具综合业务平台正式报价交易。
另据了解,参与第一批理财管理计划试点的银行可能增至14家,即在原来工、建、交、平安、民生、光大、中信、浦发、招商、兴业及渤海银行的基础上,新增中、农、北京银行三家。每家银行基本都设立了理财直接融资工具。
“这是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创新,不仅为银行摆脱刚性兑付迈出实质性步伐,开辟了一条银行主导的资产证券化模式,实现非标资产向标准资产的阳光转化。同时,改善间接融资中的银行信贷脱媒,减少通道环节,节约成本。”国泰君安分析报告认为。
“其实,银行介入资管本来也是时间问题。虽然目前额度不多,一旦真正铺展开来,券商、基金,尤其是信托,将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钱景财富研究部副总经理王泽思告诉时代周报记者,“银行这是革通道的命。”
银行理财回归本质
上周,首批银行资产管理计划面世。来自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的资产管理计划纷纷启动募集,上限金额合计约为200亿元。
以首家发行的工行首款资管计划—“工行多享优势理财管理计划A”为例,与传统银行理财产品相比,新资管产品投资标的中新增债权直接融资工具。该产品可投资债权直接融资工具占比为0-70%。另外,产品的交易形式已改为开放式净值型产品。
“工行理财管理计划A”的投资门槛较高,银率网分析师认为,产品仅限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高端客户,与普通投资者绝缘,表明银行对资管计划产品还是较为谨慎的。工行在产品说明书中重点提示,该产品属于非保本浮动收益类型。也就是说,让投资者自担风险。
从目前其他几家银行发行的净值型资管产品的设计来看,对于预期收益率的直接描述也已不复存在。传统产品中被质疑的“投资管理费”也进行了创新并与业绩挂钩。
具体来看,费率上,各家银行均不相同,如工行托管费率0.1%、销售费率0.4%、固定管理费0.6%,总计固定费用1.1%,而浦发银行则分别为0.05%、0.2%、0.5%,总计0.75%,比理财基金和货币基金高一些。
与其他银行不同,光大银行这次直接将原有的理财产品“稳健一号”、“颐享阳光”转化为资管计划。据了解,成立于2008年4月的光大银行“稳健一号”,已经更名为“阳光理财管理计划稳健一号”,产品协议书和说明书条款不变。
“银监会这次试点得有点急,现发行新产品可能来不及。”光大银行资产管理部总经理张旭阳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光大很早就试水了净值型产品,产品符合银监会对资管计划的一些基本要求,只需要转过来就可以了。”
据悉,从9月26日圈定试点银行,到10月23日参与银行在中债登开始交易,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按照银监会要求,原则上10月18日之前各银行完成交易上市和网上交易过户。
之所以如此仓促,有金融业人士分析认为,银监会理财8号文对非标资产的约束引发银行争议,银行为突破非标限制的创新层出不穷,银监会应接不暇;各部委争抢地盘,基金子公司的设立、上交所资管计划份额转让服务的推出令银监会倍感威胁。
最终拼的还是主动投资
普益财富研究员叶林峰认为,债权直接融资工具的运用将冲击现有的以预期收益率为主的理财产品发行形式。目前大部分投向非标准债权类理财产品通过信托、券商等“通道”进行投资,信托和券商不会承担起主动管理的职能,风险仍留存在银行端。
在叶林峰看来,由于采取了预期收益率的形式发行,无论是宏观环境的变化还是融资企业经营情况的变化都无法反映到理财产品的价格中,这无疑使得银行面临刚兑的巨大风险。
而此次银行试点资管计划,则为摆脱刚性兑付迈出实质性步伐。国泰君安报告分析指出,还有助于引导银行间利率的平稳预期。”过去理财产品在季末集中到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季末同业市场利率的紧张。通过直接融资工具筹集长期资金,相当于解决了季末到期这一问题,季末同业利率飙升的现象可以稍微缓解。
不少银行业分析师认为,这是对商业银行极大的利好。比如资管业务较为领先的工行、光大等;或者对那些理财规模大,本身就以投行思维运作或者理财业务发展迅速比如民生银行、兴业银行;依靠资产管理业务快速扩张规模的平安银行。
随着试点的顺利实施,银行开展债券融资工具业务后,除了不能为企业发行股票和直接购买股票以外,投资银行可以做的事情,银行几乎都可以进行。
不过也有不乐观的业内人士认为,银行的资管产品刚刚开始,一是不保本、不保收益,没了预期收益率,投资者究竟有多大兴趣很难说。此外,债权直接融资工具的融资企业如果评级太高,利率就不会高,银行资管计划的收益率会很低。
但无论如何,银行试点资管首先需要迅速变革自身的经营模式,提升自身资管竞争力。用张旭阳的话,“资管最终拼的还是投资的能力”。
据时代周报记者了解,首批试点银行牵头资管部门并不相同。比如招商银行等部分银行由金融市场部牵头;建行等银行由投行部牵头筹备;渤海银行则是由资产管理部联合投行部筹备。不同的安排反映了各家银行对这一政策的不同理解,但无一例外,各银行都高度重视。
由于银行还需要取得专门的资产管理牌照,才能在分业监管的环境下,开展独立的理财资金投资管理业务。据悉,银监会已在起草相关的法律法规,银行资管计划合法化只是个时间问题。
通道业务遭重创
毫无疑问,银行资管计划的开启,不但将改造原有银行理财模式,也将对信托、券商、基金子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业务尤其通道业务造成重创。如果未来完全放开,通道业务或许将面临消亡。
“现在银行自己可以做资管业务,就不必通道其他金融机构了,这对于很多严重依赖通道业务的券商资管冲击很大。”北京一家券商资管相关负责人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券商资管借通道业务冲规模的时代将成为过去时。从某种角度,券商资管的创新势在必行。”
对于过去一向被诟病比银行还暴利的信托而言,是个致命的打击。信托业的繁荣始于银行最初为规避信贷规模监管而来的所谓“通道业务”。自一年前证监会启动资管新政,开启了泛资管时代的大幕,信托的日子就愈发难过,至此次银行试点资管,可谓已“走投无路”。
“目前试点资管计划体量还很有限。公司的业务并没有立即做出改变。”方正东亚信托研发高级主管汤晓华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从长期来看,银行资管计划的实施,对信托等通道依赖降低,进一步倒逼刺激信托资产管理能力的提高”。
据时代周报记者了解,其实很多信托公司早已经开始向加强主动投资管理方面转型,比如与专业机构合作成立基金,试水一些家族信托、土地流转信托等。
“这对子公司来说影响太大了。如果是我们公司刚刚成立的时候试点这个计划,对我们来说简直是灭顶之灾。”一家银行系基金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这也警示基金子公司,要抓紧时间练内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