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季末的到来以及国庆长假的临近,资金面再度趋紧,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缓步上升。“双节”接踵而至,虽然公募业通过各种方式加大了对货币市场基金的宣传攻势,但投资者的申购热情显然并未被点燃,相反,不少先前已经认购的个人投资者反而逆势赎回。
季末效应减缓
作为现金管理工具,货币市场基金不仅流动性好、波动性小,而且收益通常不受休市影响。银河证券研报截至9月6日的数据显示,近两年来(104周)货币市场基金A类和B类的平均收益率分别达到7.83%和8.23%。
较强的流动性和稳定的收益水平,令货币市场基金近几年越来越受到个人投资者的认可。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来自上海和北京的多家基金公司表示,截至上周三,旗下货币市场基金的规模与中秋小长假前变化并不大。上海一家中型公募的申赎数据显示,截至上周三收盘,公司货币市场基金存量较中秋小长假前缩水了约10%。其中,10%的赎回来自机构,另外90%的赎回来自于个人投资者。
一家银行系基金公司相关人士表示,与往年比较,该时间段这样的赎回比例在预期之中。另一位业内人士则表示,虽然这一赎回比例较平时有明显上升,但和今年二季度末的时候相比,赎回规模已经小了不少。
银行再启“吸金大法”
根据今年国庆长假休假安排,各家基金公司的货币基金申赎业务于上周四(26日)交易结束后全部暂停。面对远高出同期活期存款所能得到的利息,投资者为何会悄然加大赎回力度?
一家银行系基金公司人士表示,这是因为随着银行季度末考核的到来,银行重新开始突击吸储,而银行开出的“价码”远高于货币市场基金在这段时间所能获得的利息收入,一些投资者于是选择“转场”。
虽然货币市场基金所带来的管理费可能远不及股票型基金,但是它安全,适合所有投资者。而当大家把闲钱从银行活期存款转化为货币市场基金之后,那它的规模效应就能够明显体现出来。而且,通过便捷的基金转换,做大货币市基金,能给公募旗下其他产品带来“活水”,同样能提升基金公司品牌的影响力。
本次“双节”不少基金公司有意在长假前在货币基金领域突击发力,但无奈目前银行渠道依然强势。
一家公募营销部门负责人对记者表示,现在已经开始申购货币基金的个人投资者对货币市场都比较了解,他们对市场利率比较敏感,同时所持资金规模也会比较大。这类投资者原本就是银行的“优质客户”,在考核压力下,他们必然首先成为银行展开营销的对象。
现在各家公募都在与电商合作,简化旗下货币市场基金变现的程序,引入“T+0”交易更是方便了投资者操作。这也是特殊时间节点货币市场基金份额规模波动加剧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