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受到资金大力追捧的自贸区概念股9月26日全线下挫,10余只个股盘中跌停。业内人士表示,自贸试验区重在制度创新,并不是部分投资者理解的“炒地皮”。随着政策细则发布,自贸区概念股将告别前期“鸡犬升天”的普涨阶段,走向“去伪存真”的分化阶段。
从集体涨停到全线跌停
从8月下旬至今,自贸区概念股是股市最为耀眼的板块。多只个股的涨幅超过100%,龙头企业外高桥的涨幅超过300%。
然而,由于短期内股价涨幅巨大,市场畏高情绪不断累积,终于在26日上演出货行情。截至收盘,浦东金桥、浦东建设、外高桥、上海物贸和上港集团等10余只前期大热的股票纷纷跌停。
市场人士表示,自贸区概念股的全线跌停可能有三方面的因素:一是A股概念炒作历来有“见光死”的传统。上海自贸试验区定于9月29日挂牌,随着挂牌日期临近,前期低位介入的投资者有获利了结的倾向。
二是国庆长假即将到来,不少人准备休假,市场观望气氛浓厚,多头也无心发动新的行情。
三是近期欧美股市普跌,部分机构预计下一阶段市场行情可能不太乐观,在这种氛围中自贸区概念股也难有作为。
招商证券研究员陈文招指出,总体而言,市场已充分反映自贸试验区的利好效应,“鸡犬升天”式的普涨阶段基本告一段落。后期将根据政策细节,分析具体公司的受益程度,从中选择出少数投资标的。
两大误区待破解
在26日自贸区概念股的跌停潮中,前期大涨的贸易物流和建筑地产板块,表现最为低迷。这意味着,市场已开始对之前形成的种种误区进行纠正。
首先是把自贸试验区理解成简单的“炒地皮”。不少人预期,自贸试验区会带来区内及周边土地的增值。外高桥、陆家嘴等开发区类上市公司因此喜迎利好,8月下旬至今股价涨幅分别超过300%和100%。
“有一种逻辑是,谁在试验区内及周边的土地储备多,谁的股票就好。”一位投资人士指出。中原研究咨询部总监宋会雍指出,自贸试验区会让商业地产得到一定的机会,但短期内并不具备创造大量居住需求的能力,要防止市场爆炒透支利好的效应。
中国社科院金融重点实验室主任刘煜辉表示,试验区不是一般的开发区,它的本意是搞改革而不是要政策。自贸试验区可以成为中国服务业发展的助推器,但企业还没进去,房价地价就已经涨上去了。在这点上,投资者的理解和中央的意图恐怕有差异。
其次是把自贸试验区看成“温室”,企业只要进去就能分享红利。在近期上海出口商品企业协会举办的座谈会上,多家企业表达了到试验区注册的意愿。
事实上,在刘煜辉看来,自贸试验区更像是“炼丹炉”。“在试验区内,政府将致力于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企业在发展时的限制少了,但享受的扶持也没有了。那些依赖于权力庇护的企业在试验区很难发展好,只有创新能力强的企业才能脱颖而出。”
金融是后市最大看点
多位受访人士指出,相比贸易、地产,金融才是自贸试验区的最大看点。
市场人士预期,自贸试验区将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在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利率市场、人民币跨境使用等方面先行先试。同时,推动金融服务业对符合条件的民营资本和外资金融机构全面开放。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这些改革将给银行带来很大的机遇。他指出,包括离岸业务等新的领域将给银行带来新的盈利点。此外,银行中间业务也会有不小的增长空间。“通过自贸试验区这个平台,国内企业到海外去投资,或者海外机构到境内来投资,商业银行都可以为其提供结算等方面的服务。”目前,浦发银行已申请成立上海自贸试验区分行,其他的银行也在跃跃欲试中。
花旗环球金融亚洲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沈明高表示,自贸试验区在金融领域的机会主要分三块:融资、理财和交易。他个人非常看好证券公司和资产管理公司在试验区的发展,因为这会带来试验区金融活跃度和流量的上升,有利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虽然金融领域的机会多多,但企业面临的挑战也很大。中信证券研究员朱琰指出,自贸试验区对银行的影响分为两方面:一方面,对外资开放会加剧金融竞争,如香港境内的中外资银行类机构近百家,过度竞争导致银行业的平均盈利水平低于其他地区;另一方面,如果试验区内企业经营良好,将带动中资银行国际业务量的提升,具备国际业务优势的银行可能更加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