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去年小规模试点后,定期开放债基今年爆发式增长,但对有些投资者而言,到了定期开放日仍无法保证完全赎回基金,客户体验可能受影响。
据嘉实基金今日发布的公告显示,旗下嘉实增强信用定期开放基金9月9日迎来第二个季度开放期,由于在第二个季度开放期对当日的净申购或净赎回数量进行控制,使得赎回申请确认比例只有不到80%,即投资者提交100万元资金的赎回申请,只能确认其中的80万元,另外20万元无法赎回,只能等到三个月后的下一个开放日继续提交赎回申请。
嘉实基金在公告中解释说,这样做的目的是确保季度开放期确认的净申购申请或净赎回申请均不超过前一工作日基金总份额的10%。嘉实基金根据9月9日的申购与赎回申请进行统计,当日实际净赎回申请数量高于前一日基金份额的10%,因此,嘉实基金对当日所有符合要求的申购申请均确认为成功,并对当日所有符合要求的赎回申请进行比例确认,确认比例为79.81%。
定期开放债基试点开始于去年,这种产品设计的初衷是为了通过一定时间的封闭运作提高债基的投资效率。不过,为了给投资者在封闭期变现的机会,最先成立的富国新天锋、南方金利等五只定期开放债基均在交易所上市交易。但从浦银安盛幸福回报开始成立的定期开放债基大多不在交易所上市,投资者只能等到开放期赎回。而大多数定期开放债基的封闭期为一年,长达两年甚至三年。
实际上,不仅是定期开放基金存在流动性风险,今年出现的带有定期支付概念的部分债券基金封闭期达三年,虽然设置了有限开放期,但在有限开放期内,投资者的申购和赎回均受很大限制。较长的封闭期和申赎限制,决定了这类定期开放和定期支付基金较差的流动性。
上海某资深基金分析师表示,债券基金进行定期封闭运作理论上可提高资金运用效率,从而有助于投资者获取更高回报,但基金公司应给需要中途变现的投资者提供另外一条通道,比如交易所上市卖出等,而不能一味地拉长封闭运作期和限制申购赎回来保持规模稳定,“如果投资者的流动性要求得不到满足,即使最终收益比其他产品高一点,投资者的体验也不会很好。”